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词语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在当下,词语教学却被忽视了,对词语的理解变得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甚至变得走过场。根本不追究词语的本义,变得马马虎虎。词语的意义、意蕴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就谈不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难以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了。
一、在阅读中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
小学阶段是积累词语的最重要阶段,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逐渐趋向清晰,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查字典弄清词语的本义,也就首先做到规范清晰地理解词语。例如:长春版教材《说吃》一文中“不文明的吃,我想大约不外三类;一类吃不应该吃的东西,二类挥霍无度暴殄天物”,学生对暴殄天物很生疏,尤其是“殄”字,对这样的词语,先规范清晰地理解是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这样学生由模糊变得清晰,准确了。之后再让学生举一举生活中暴殄天物的例子。如餐馆里的浪费、吃野生动物等,这些都是在暴殄天物。
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众所周知,词有词境,也就是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甚至相差很远,要想准确理解词语就要联系上下文。这是理解词语最朴素的方法,有许多词语,学生往往能根据上下文揣摩出它的含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蹒跚地走着。”语句中“蹒跚”一词,对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但引导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在又黑又冷的冬天,光着头,赤着脚,穿着一双大拖鞋,还是她妈妈穿的,再看一下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你想:她走起路来会怎样?一定不稳的,摇摇晃晃的走不快的。引导学生理解完之后,再让学生查字典,验证一下,学生就会有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理解词语的兴趣了。如在教学《一个降落伞包》一文中,“周恩来从摇摆不定的过道上,几步跨到小扬眉面前,迅速解下自己的伞包,又敏捷地替小扬眉背上。”根据上下文推想敏捷就是指动作迅速而灵敏,这说明周恩来是真心实意地救助别人,在极短的时间里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是那样的迅速,果断。周恩来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便跃然纸上了。
三、通过拆词、换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拆词再组词,不但能锻炼学生组词能力,还能复习旧知识,启迪新知识。如课文《音乐之城维也纳》中,音乐厅中的人们就像晚霞中的羊群正虔诚地聆听着那美妙的和声去迎接一个新的春天。“虔诚”一词,可让学生把两个字拆开来再组词,“虔”组词虔敬,“诚”组词真诚、诚实,再把它们组合一起理解就是慕敬而真诚,是说音乐厅中的人们怀着对音乐厅的喜爱和敬仰之情,还有一些词语是可以通过换词来理解的。如课文《埃及金字塔》中哈夫拉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艺术风格的庄严与工程设计的准确,均可与胡夫金字塔媲美,“媲美”可以让学生猜想,哈夫拉金字塔和胡夫金字塔一样美,换词媲美就是比美,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媲美的含义,通过换词或者找近义词的练习,不但让学生能理解词语,还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
四、抓句眼带全篇
重点词语就是句眼,对词语准确理解就能理解整个句子,从而体会人物性格,带动全篇。课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课文《夜莺的歌声》中“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理解‘快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快活就是快乐、活泼,也正是小夜莺的性格特点,在这里反映了“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的镇静坦然,用孩子的天真幼稚迷惑了敌人,使敌人对他不产生怀疑,放松警惕。
五、在朗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我们知道:读的方法有多种,默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有助于感情的体会和表达。在教学《一个降落伞包》时,飞机减轻了重量,犹如翱翔的苍鹰,又恢复了搏击长空的活力,昂首飞向高空。学生在理解了翱翔一词的含义后,应带着轻松而又饱含活力的语气去读,并想象着鹰击长空的景象,感受飞机冲出重围后又恢复了活力。要知道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不可忽视更不能蜻蜓点水,一表而过,而应得到强化,做到准确理解,开拓思维,培养语感,激发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从而让词语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王亚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