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音乐欣赏,教学实际,小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4:37
摘要: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新课标的指导作用,把课标精神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一位的音乐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关键词:倾听;习惯;培养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它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教会学生学会倾听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还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并最终能以欣赏的角度去倾听的态度和能力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音乐欣赏中去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
一、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倾听的目标,并且对内容进行一定的丰富
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就必须对于倾听的目标进行明确,让学生能够抓住倾听的重点,提高倾听的水平。
1.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时候,必须让学生知道要倾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进而慢慢地理解整首音乐的内涵和情绪,而不是音乐播放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倾听,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不知道重点所在,听得云里雾里。
2.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
根据一些音乐旋律的变化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进行倾听,根据节奏旋律的变化来做一些相应的动作,因为目的是明确的,学生在聆听的时候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养成倾听的习惯。这些小活动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高了自然愿意按照教师要求的去做,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一些言语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倾听
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赞扬自己,小学生自尊心比较强,更愿意听到表扬的声音。教师在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对于那些倾听认真或者是倾听能力提高比较快的学生一定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让其对于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提高对于倾听的积极性;对于那些爱动的学生或者是倾听能力提高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必须信任他们,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此处的信任绝对不是教师板着脸硬邦邦地说一句:“我信任你!”而是教师真正地对学生进行关怀,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这样可以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在倾听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小学生不仅是好奇心比较强,想象能力也很强,由于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所以想象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欣赏到关于草原的音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自己身在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欣赏到关于星空月光的音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月光下仰望星空或者身在地球之外看美丽的星空和月亮。在刚开始上欣赏课的时候,可能学生的欣赏能力比较差,进行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也有一定的问题,只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慢
慢地学会想象倾听,才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同学在《口哨与小狗》的欣赏教学中,我不加以提示让学生从听、辨、学、仿逐步升级到赏。学生在听、哼、模仿口哨声的过程中,跃跃欲试的都想要起来表演。这时让学生交流感受,答案可谓五花八门,但都是他们真实的欣赏感受。有的学生说:“这曲子真有意思,听得我好开心啊!”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一条小狗正在和它的主人捉迷藏。”“我看到小狗在草地上一蹦一跳的追跑。”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随着音乐表演故事情节,教室立刻成了学生听、看、演的舞台。学生在表演、赏听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了新的创作,也对自己形象进行了新的塑造。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何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何让他们这么自然的表演音乐,创造音乐?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音乐情景,使学生乐于倾听
小学生的思维富有具体性、形象性,音乐欣赏知识较少,精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借助生动的画面把抽象的音乐作品直观的表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在欣赏《沃尔塔瓦河》,我通过投影机把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沃尔塔瓦河、森林狩猎、乡村波尔卡舞曲、月光下水仙女起舞等图片展示出来。直观生动的图片,辅以不同图片所蕴含的乐曲,给学生良好的视听享受。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欣赏音乐。
五、巧唱主题、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
如欣赏《拍手拍手》在听前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唱歌曲的主题音乐,在学唱时,首先对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等大部分学生会唱了,教师再出示图形谱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换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给学生分段播放一遍音乐,每一部分音乐在主题出现时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也不容易走神。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因此,听前唱主题,对欣赏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
当然,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欣赏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开展更多的关于人文主题的音乐活动,因为不同的音乐包含着不同的地域风情、民族习性、人物形象、人类情感等等,我们要使学生在欣赏学习中不仅仅只获得一些音乐知识,更要获取音乐以外的、民族的、人类的精华要素,从而使学生想听、乐听、善听、用心听并演绎所听,以达到音乐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李兰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