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改革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堂教学,文化素质,语文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3:56
摘要:本文就职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改革论题,对中职语文课堂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建立新型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意识的必要性;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课文理解的重要性;论述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促进作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手段;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职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
中职语文教学的情形不太乐观。语文具有基础性特点,这个基础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她)其他科学得如何,其他科没有学好,可能就是语文没有学好。所以,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其中就包括语文成绩差,甚至差到极点。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差的表现:不善于听,静不下心,讲着讲着,他们会说:“老师,听不懂了”,理解出现障碍;说不出来,心中有话,倒不出来,或者支支吾吾,或者话不对题,或者言不得体;不读书,讨厌文字的东西,看着长课文就厌烦,眼睛就酸涩,更谈不上阅读习惯了;写更说不上,写的字认得到就不错。要写好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那就有难度。这些让语文教师纠结的现象太多,背负的责任又感太重。要完成“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极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样的中职语文教学任务,成为了我们中职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建立新型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意识
师生关系从内容上可分为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在伦理关系方面教师要做到:一是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特定权利和尊严,尊重学生于文中阅读的自我体验,不要把教师的理解强行加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二是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不包办代替,消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问题的机会。三是加强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目前职业中职的师生关系很不理想,主要存在学生对教师的抗拒心理,因为这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多事学困生,厌学厌校厌师情绪严重。使教育失去了动力源泉。新课改要求师生全面沟通信任,建立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课文理解
学生要把课文内容转化为一幅幅具体、鲜明、生动的视觉画面准确地表现出来,首先要反复揣摩课文,通过自读、质疑、研讨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然后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构思。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这样就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项链》时,为让学生认识玛蒂尔德复杂个性和文章主题,开堂第一问就是“玛蒂尔德能不能避免十年艰辛”,学生可能无话可说,若改为“谈谈你对玛蒂尔德的认识”先进行热身,待学生思维活跃时,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怎样玛蒂尔德就可不用勤俭节约十年”,则能激发学生探讨其个性的欲望。所提问题要可行。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玛蒂尔德个性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题,若设问“十年艰辛中玛蒂尔德的收获与所承受的伤害哪个更加主要”或者设问“文章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能导致讨论无果而终,因为问题虽新颖但争议性太大,非学生在短时间所能解决。假如灵活改为“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对玛蒂尔德什么的惩罚”,学生则能顺水推舟,得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心理、情绪化的性格、追求的不高远和企图凭借姿色艳服就可挤入上流社会这一思想观念的顽固等结论,此时学生思维已活跃到了高潮,教师可趁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延伸,课堂则显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接着对玛蒂尔德的评价:第一,错位到复位的女性;第二,金钱与人格的较量;第三,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第四,对诚实守信的赞扬;第五,对英雄气慨的赞扬。要学生去选择最恰当的评语。
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促进作文教学
语文课堂上的绘画练习是将文字变成画面。形象的语言画成,那是很容易的,而抽象的语言要画成画,那就不容易了。学生要动脑筋,要靠想象。在绘画过程中展开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思。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很适合将绘画引入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第六段的内容作画,由于这一段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因而这一要求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方法指导,具体教学步骤如下:首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然后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一月光、荷塘、杨柳、远山、小路、路灯、蛙声、蝉鸣等等。接着按空间顺序安排画面的主体和背景——以荷塘、杨柳为主体,以月光、远山、路灯为背景。这些内容都不难表现。关键是蛙声和蝉呜应如何表现,这是个很难用直观手法表现的问题。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等古人作画的故事,说明作画要讲究含蓄、新颖,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蛙、蝉并不出现在画面中的条件下,表现出蛙叫、蝉鸣。结果有一个学生画了树下一个人捂着耳朵,这就形象的表达出蛙叫蝉鸣的情形。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探新求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根究底,并促进学生勇于实践。打破思维定势,在教学方式上推行民主式,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樊红梅.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教育学文摘》,2011年11期
[2]周春玲.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学园》,2011年7月13期
聂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