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课堂中进行导课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物理课堂,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5:39
摘要: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良好的导课是非常必要的,导课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激发,而且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会极大地增强。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导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和计划的开展,而且导课中还应将情感与知识进行巧妙的融合,最终帮助学生更滑奇偶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升华学生的创新技能。文章就简要据此展开对物理课堂导课技巧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导课方法
一、在物理课堂进行导课的积极意义
1.科学的导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重视程度。物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在物理课堂教学导课中,良好的导课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重视物理学习,而且还能呢个帮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实际与物理学习的密切联系,最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
2.科学的物理导课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物理的恐惧心态。由于物理课程不像语文或者数学是从小学教育开始就一直在学习的学科,而且该学科学习中由于抽象思维运用较多,造成很多学生学习的基础跟不上,尤其是对于女生而言,相对学习难度较大。这样的形势下,直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对物理学科的学习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对于物理教学的成效也把无法显著发挥。而教师运用科学的导课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放松自身身心,对于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在教师讲光的折射时,可以有效引入彩虹来引入,使用三棱镜制造彩虹帮助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的恐惧情绪,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
3.趣味的物理导课还能帮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进行课堂导课时,建议采取用疑问进行课程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教学的效果也将更加好。比如有些老师在讲解大气压强时,会使用口径小于鸡蛋以及熟鸡蛋进行距离说明,提问学生如何将鸡蛋塞进口径较小的瓶子内,当学生直接塞鸡蛋无法塞进瓶子时,老师这时可以在瓶子内部放置蜡烛,然后点燃蜡烛,再将鸡蛋放在瓶口上,当蜡烛熄灭后,鸡蛋就会被慢慢吸入到瓶子中去。学生就会惊讶于这个实验,求知欲望被激发,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升,这时老师适时引入大气压强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学习带着疑问听课,也会学习的更加认真积极。
二、物理课堂进行导课的方法探究
1.直观导课法。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这种导课方法主要运用一些模型、图表以及实物等把将要学习的知识引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导课中运用实物、模型、形式多样的教具可使学生具有亲临其景的感受,并且还可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的结构与原理。当前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运用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时间、空间、微观及宏观知识集于一体,将一些物理知识更加宏观和科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并探究其中的物理现象。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导课环节,物理教师如果导课得体到位,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当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导课方式,所以同时就需要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其导课形式的选择应当以素材为基本,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导课方式自主加以选择。最终物理教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导课方式,将物理课堂中导课的价值加以充分发挥。
2.导课中可以先设置一些陷阱然后适时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违背的实例,故意设置一些陷阱,继而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目的。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速度大的物体是否也受到较大力的作用?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一定的力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正确而实际却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答案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所误导,当教师将生活中一些原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通过试验证实是不正确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就会被提高,这时教师适当地导入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能端正科学分析知识的严谨态度。
3.物理实验方法进行导课。由于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即使教师使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但是学生根本无法对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如果采取实验的导课形式,由实验现象直接导入到实验结果,这样的效果将更为直观,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也将更为直观和容易。所以针对物理教学的导课方法,教师应当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为学生演示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相较于文字描述而言,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而且物理实验的能见度也较大。
可以说,有些直观性较强、趣味性较浓的实验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对物理知识探究的浓厚兴趣,比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物理知识前,物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将少许碘放在烧瓶中,然后微微加热烧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分析烧瓶中的碘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停止对烧瓶的加热,再继续去观察烧瓶中的碘发生了什么变化;多数学生可能会凭借着个人经验认为,固态碘加热之后会先变成液态的碘,然后再变成气态的碘。然而实验的结果却大相庭径,结果却是当固态碘加热后直接变成为气态的碘,当停止加热后,气态碘则又便成为固态碘。物理导课中运用这样的小实验,然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导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新知识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加以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接收和学习这些新知识,继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的导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进行导课时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新旧知识的把握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导课方法与教学方法进行结合,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把握知识,更好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峰.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导入策略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4(26):173-175.
[2]李金勇.浅谈初中物理导入新课“七法”[J].新课程论坛,2014(17):259-261.
[3]周华彬.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3(22):144-146.
刘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