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摘要:本文试图从学校德育制度建设,以“法”治德,在德育实践中用研究性学习法进行素质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育德,在德育中利用“谈论式”实施素质教育等手段提高德育的实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途径;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人生观也在转变,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德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调查显示,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是上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这门学科是许多学生不喜欢的课之一,虽然有人讲要重视德育中的素质教育,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我们的德育就是无论你愿不愿意听,都有老师在孜孜不倦的进行讲述。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在德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

  一、学校德育要重视德育制度建设,以“法”治德

  德育制度就是指有关学校德育的规范体系,它既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规定,也对学生的道德发展面貌作出规定。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貌常规和品德测评制度等。在传统德育模式中,榜样的示范是一个很重要德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无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很重视这种方法来教育人,影响人。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观我们传统的德育工作,几乎每一项都是通过榜样来推动的。我觉得首先要明确学生上德育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道德的敬重,让学生明白做好事比做坏事好,做好人比做坏人强。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不只是几个榜样,而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对于普通学生的行为作出规范,这就是制度的“本能”制度是面向所有人,而不是单独的几个人,它不允许有特殊性和例外,制度没有例外。认识到这一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德育制度和规范的建设上,找榜样、学榜样只是辅助性工作。

  二、在德育实践中用研究性学习法进行素质教育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脑力劳动,让学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弄清应该克服的困难,运用自己的智慧,不但直接观察事实,而且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研究性学习法能增强学生对周围实际现象的兴趣,发展他们看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在这样的脑力劳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更加牢固和深刻,而且更重要的事,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在日后实践中更完善地运用这些知识的志向。研究性学习法运用于德育中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德育工作中可通过以下步骤运用研究性学习:第一教师提供新材料,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必须理解的,学习德育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先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德育困难弄清楚,并把精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第二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而让他们独立阅读教课书;第三让学生仔细的分析比较各种事实,研究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积极思考,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性,让学生尽可能的提出几种解释;第四学生通过实践,对每一种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在这一过程中,实施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德育的实性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德育工作,教师可以把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资料和兴趣爱好及平时的表现经过整理,在网络上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平时可以让家长查阅,以便可以更多和更好的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起来。学校可以按照不同年纪不同的特点,在网上设置不同的德育内容,确定不同的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建立德育素材资料库,供教师组织德育活动时选用。另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网上开辟“找朋友”、“知心话”、等栏目,为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排忧解难,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和教师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需面对,却能畅所欲言的空间。还可以在网上举办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的竞选活动,为了能够民主、公平公正提供了方便。

  四、在德育中利用“谈论式”实施素质教育

  所谓“谈论式”就是在德育工作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德育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已达到德育目标。它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许多德育问题他们似懂非懂,需要通过讨论才能理解,而学生又有极想表露自己观点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讨论式让学生自由舒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拓展学生思想和知识面,这样做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难题、重点,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中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论语》

  肖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