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教学一定根植于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不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小学生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对小学生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实践活动;学习语文;思考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一定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小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合作和团队精神,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关于实践活动和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计划于教学目标之中,教学目标于实践活动之中实现。传统的教学主要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学目标的完成就是把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学生是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语文知识的。如此教学,知识不能内化,能力不能提高。因此,实践活动融于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仅靠死学书教材的生字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生活,汉字随处可见。因此,教师一定注重实践,把识字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一起,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喝饮料的时候,买物品的时候,路旁的各色广告、看电视的时候……随时随地识字,关注身边的汉字。不断地看,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中陌生的字熟悉了,成为自己认识的字。指导学生开展社会用字规范状况调查,关注社会用字环境,考察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场所的设施及广告、商品包装说明,企事业单位名称、公共服务行业中的不规范用字,探索社会上的错字、别字,简体字、异体字和其它不规范汉字的使用,对不规范的用字提出善意的建议,倡导使用规范汉字。运用“慧眼识错”、“成语接龙”、“巧填表格”、“趣填成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这一中华文化瑰宝产生兴趣,生活中寻找它的踪迹,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实践活动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

  二、关于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具有经验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离开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有限的时空,提供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保证,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学习主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学习以实践性、研究性等为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教师的作用是“导”。课堂教学目标是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动手操作,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教师是活动准备阶段的“参谋”,实施阶段的“士兵”,总结阶段的“元帅”。因此,语文实践活动一定注重实效。

  1.巧妙设计,善于诱导

  如何上好一节实践活动课,怎样做?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让小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精心准备,接着选择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投入使用。运用材料是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一步。这时,教师以“参谋”的身份说出自己的意见,学生巧妙设计步骤,材料进行整合。例如组织《找春天》活动,小学生找到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诗歌、歌曲、散文、故事、对联、图片、影像……面对这一情况,教师提出建议:材料分类整理,欣赏影片和照片赏春,画笔绘春,诗词歌赋和对联来颂春;歌曲《春天在哪里》为主题音乐,用情景剧的形式来赏春、绘春、颂春。小学生高高兴兴有序进行,不管采取哪种建议,实施后感到比较容易有趣。

  2.注重过程,抓住要点

  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性是一定的,但不能失去语文特色,必须体现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目的。在活动中让学生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学完《新型玻璃》后,设计一节“玻璃选新”实践活动,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特点、作用,文章里吸纳语言,进行课外延伸,然后,参观调查商场,熟悉了解新型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状况,感悟“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特点,最后,以《家电商场里的风波》为题目,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进行口语交流,学生兴趣盎然。

  3.转变观念,变换角色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自己一定定位,是指导者、参与者。必须转换观念,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不要高高在上,和学生一起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讲述《亲人》后,以老奶奶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课本剧的表演,有老师的参与,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积极投入剧情表演之中,再现语言文字,深刻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激情表演中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语文实践活动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一位作家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带来自信、快乐!”不容置疑,教育是一扇门,是一扇开放的,任何时候,任何空间这扇门是“进行时”,教师必须做有心人,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多学科渗透,关注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在实践中体验,实践中成功,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开放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陆怡.小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学习行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呙永会.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的说写能力培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张晓玲.论语文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6]王子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8]张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作文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0]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11]谭力强.关于中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4,12:27.

  李香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