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新性的教学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目标的。下面要分析创新教学思想中的其它成份和物理教师的创新性。

  一、物理教师的创新性认知特征

  物理教师的创新性认知特征是物理学创新思维和创新性人格的综合体现。

  1.好奇:好奇心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客观现象新奇的特点容易引发人的急考,从而发现周围一切事物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爱因斯坦曾说过“思维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物理教师的好奇心首先是对意想不到的现象表现出惊奇;其次是教学中演示和学生实验现象、新颖的思想和解题方法。这些只要对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教师也要表现出好奇心,以使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共振。倘若教师漠然视之,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受到抑制。

  2.质疑:质疑是较充分地分析之后提出疑难问题,质疑是思维不同于已有结论,思维独立性和深刻性的表现。物理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从实验的理论解释、从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或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质疑可以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创新性问题解决的开始。其实人们观察什么是由其头脑里的观念决定的。在伽利略时代,也有人看到了铁球和铅球同时落地,但是伽利略最终提出下落的铁球和铅球不依赖于它们的重量。那是因为他怀疑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产生了实验的念头。事实上机遇更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质疑的习惯,一切都习以为常,机遇恐怕永远也不会光顾。教师善于质疑,可以影响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求异:这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并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点想开去,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求异又包括正向求异、侧向联想和逆向思考。求异的习惯是思维灵活性体现,在问题多思不得其解时,可以转换角度寻找新的途径,在多解的问题中可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办法,从而表现出创新性。当年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他的竞争对手只想到降低电阻增大电流,这样一来导线上消耗的能量大,灯泡不发光,而爱迪生却把灯泡的电阻弄得非常大,结果灯泡亮了,导线上几乎不消耗什么能量。

  4.探究:探究的习惯是对一些现象不满足一般的解释,而是喜欢刨根问底,喜欢问一些为什么?以求得对事物现象的深入思考,从而发现别人未发现的结论,这也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教师探究的习惯,一方面是自身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教学展开的思路,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探究心理的认同和影响,使学生在探究时乐此不疲。可以说物理学就是不断探究发展的。

  5.想象: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组合和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成份。例如:伽利略利用想象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法拉第的分子电流假说和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说都闪耀着想象的光芒。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想象帮助模拟物理情景,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大胆想象,精心论证是创造过程中常用的模式之一。

  6.意志:创造活动本身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意志过程,历史上科学的重大发现,实质上是科学家长期进行艰苦奋斗的结晶,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

  二、创新性的学生观

  富有创新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他人的地方,主要有: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思维和行为独立性强,想象丰富主意多。喜欢实验,意志顽强等,所以创新性的学生观应保护和鼓励这些品质,并促使其健康发展。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积极和深刻,而敢于表达问题是人格独立和大胆的表现。

  2.允许学生犯错误,关于可能犯错误的担心阻碍着独创性,而人云亦云,循规蹈矩虽不会出错误,也绝不会创新。所以鼓励学生冒险,容忍学生的错误,把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而敢于冒风险,是学生创新的首要条件。

  3.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标新立异。好奇心是创新意识中最主要的成份,鼓励标新立异等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独尊心,因为好奇心可以使学生与外界环境成功地相互作用,从而发展自信心和创作力,所以好奇心和创造力有正的相关。

  4.正确对待成绩差的学生。差生的成因有基础和智力的因素,而智力与创新能力只在一定限度内相关,经验表明,差生的创新性人格并不比优等生差,所以对待差生应扬其所长,以其创新性促进学生发展。

  三、创新性的教学风格

  创新性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创新性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教学行为模式,也是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设计综合体现。这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课堂教学往往只照顾到共性,因为形成一致意见是教学的直接需要,也会使教师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是长此以往就会使得那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偏离的学生感到不安,得不到鼓励。所以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以便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作风。这种风格变“我传你受”为“自我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逐渐树立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3.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不仅权威自居,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彼此尊重和关心。这便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自由表达思想的氛围。

  4.创新性的评价思想。不急于评价,不以记忆和模仿作为评价成绩的标准。而是重视创新活动的萌芽,重视创新性的活动过程。赞赏异常的观点,鼓励创新性的发现,不批评创新过程的错误和失败。

  5.营造创新性的班集体。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小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个体的创新性,因而教师的教学应激发学生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和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宽容,这样整体的创新性和个体的创新性就会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总之,物理教师的创新性是为了学生的创新性,物理教师只有将创新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学能力和具体的创新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地发挥,从而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郑玉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