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建设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博平台,物理网络,大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4:32
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如微博平台方式,利用其操作的便利性,超强的时效性,点对面的强辐射性,开展新型的物理网络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物理即时交流工具微博课堂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如何使这个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我们教师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网站,集成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但是现在国内国际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单一的教学网站缺乏足够的交互性和针对性,虽然大多数网站上有交流平台,例如教学论坛bbs,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论坛模式已经明显落后。首先,学生如果需要获取学习帮助,登录教学网站平台查找相关教学资源步骤繁琐,而且很难对特定的问题找到确切的答案,然后,利用网络论坛与教师沟通实际效果不佳,网站没有专人值班在线答疑,输入物理数学公式十分麻烦,学生无法与教师实现即时沟通,因此,大多数学生很少会利用教学网站自主学习,使得精品课程网站形同摆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补充传统教学网站的僵化弱点,本课题旨在研究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如微博方式,利用其操作的便利性,超强的时效性,点对面的强辐射性,开展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
如何建设新型网络教学模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立体化教材建设
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叫“立体化教材”,有的叫“一体化教材”,有的叫“多元化教材”,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在以往的教材建设中,我国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强调教材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强调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这种教材尽管能够满足系统化知识教学的需要,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调查显示,学生在使用传统平面化大学物理教材时,存在看不懂,学不会,理解难等普遍现象,即使是公认的编写质量很高的国家规划教材,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分析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基础薄弱,不愿意时间精力去钻研课本有关,另一方面与教材本身单调,平面化,知识点孤立不易查询有关,有的知识点,概念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不是问题,而对于能力不足,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阅读学习教材的时候就会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有人能够现场指点就可以弄明白,如果教材是类似于网络媒体一样,对于不明白的关键词,知识点能够点击提供专门的解释,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方便多了。而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原因在于,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构,综合考虑了内容的多学科、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为课程改革中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和最终完善将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做了以下工作,开发了大学物理学习指导手册电子版和录音解释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某个问题不明白,在电子档的对应关键词处点击就可以播放由教师针对该问题的录音解释,有点类似步步高点读机这样的形式,方便学生快速查询。同时我们正在做授课视频录像工作,现在已经完成一个学期的全程授课录像工作,后期将经过剪辑,以小片段的形式把内容嵌入到教材,使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学习,调查显示这种方式适合网络时代学生学习习惯和要求,受到学生欢迎。
课后习题答疑部分我们也将进行短视频拍摄剪辑,将每段视频控制在3分钟之内,方便学生快速学习理解,时间过长的教学视频往往学生不能坚持看完,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的方式。课后测试部分将以开发手机app的形式,以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精心编制题库,让学生在学习后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的知识,以类似游戏积分pk的形式激励学生做题,并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当中,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
以上的这些立体化教材建设工作嵌入到微博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教学资料准备作用,为基于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工具进行现代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柱作用。
二、试点微博课堂教学模式建设
微博是一种短篇的文字形式,而且其具有公开性,可阅读的人群可以由发布微博的人选定,既可以向所有人公开,也可以仅向微博发布人指定的人群公开。微博的发布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播的,其也是一项新型的信息工具,通过多媒体技术,微博的组成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声音以及网页等等,其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具有趣味性,应用微博模式进行教学,可以使知识更加生动。
微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般当有人发布微博信息后,其粉丝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播,而粉丝同时也是博主,其也有很多粉丝,所以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如果粉丝不进行转发,那么这些微博信息的内容就只有关注发布微博的人能看到,也就是微博发布者的粉丝可以看到。微博信息的转播速度很快,而且其传播方式不属于一对一的线性方式,也不同于网络形式,微博的传播途径具有无限循环性,是一种裂变的形式。而且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极快,是一种创新的具有进步性方式,所以,微博的这种特征,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尤其是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也指引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方向。以此同时,微博也受到了教育学者的关注,其特性也有助于对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利用学生对微博的追捧,将其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所带的一个班大学物理课堂上尝试使用微博课堂教学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占绝对地位的互动方式,以掌握教材内容为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效率高、易组织教学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因材施教,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等诸多缺陷。网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组建微博课堂,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讨论问题经常受到时间、地点、学生心理因素等的限制,使讨论进行得不深入、不彻底的问题。通过教师微博,可以发布本章节重要知识点、典型例题、作业、学习方法、意见征集等内容,反馈学生问题,以及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激励和引导等;学生的微博包括阅读知识点、例题、程序、学习方法,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等。教师对学生可进行双向交互式的教学辅导、答疑、交流,甚至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展开互动,形成一种新型的协作互动教育传播模式。
在我的微博课堂中,利用微博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极快的特点,每次课提前准备好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点信息,需要预习思考的问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包括视频,图片等等信息整合,发布到我的微博中,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微博,了解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以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适时展开即时交流环节,以微博墙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手机将对课堂上不明白的问题#某话题#现场展示在大屏幕上,老师进行引导解释答疑,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变以前老师点名提问的被动参与形式化为学生主动表现自己的见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将老师竭力阻止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不听讲的问题转化为合理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解决了传统教学课堂管理手机的问题。课后,老师把本节课重点难点知识再次在微博上发布引导学生巩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布置相关作业,完成对应教学环节。
三、课后网络辅导答疑
课后答疑方式采用两种形式,对于学生普遍有困惑的问题,我在交流之后以微博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利用其辐射性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转发,覆盖到大多数同学,比单独一对一答疑效率高得多。对于个别同学不明白的问题,利用已经建立的班级QQ群答疑或者直接和学生一对一进行交流。通过网络教学答疑的形式,解决了教师和学生课后沟通难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微博和学生交流探讨也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网上答疑、发布教学消息等;实现优秀资源共享,包括教师的课堂课件、视频资源库、习题、优秀资源链接等。通过网上交流、网上答疑,资源共享等,扩展教学的时间、空间。实施范围可以推广到全校物理教学课程,所有学生均可收益,通过对本课题的完善,还可以将经验推广至其他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任靖福.基于微博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7-178
[2]刘婷婷,李长仪.基于微博的管理信息系统“云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大学教育,2014(10):60-61
闵锐 别业广 陈义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