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选择、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以求从深层次掌握和使用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究方法

  经过多次课改后,高中数学必须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最主要的目标.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逐渐开展,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又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上.由此看来,高中数学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进而又提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新课改,改变教学方法,使高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规律或者关系,最后形成自己的概念。其显著特点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形式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课堂教学意义是: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的发挥,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语言等个性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以全体学生为基准点,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方法

  1.准确选择数学教学的材料和范围。高中数学科目的知识种类较多,而且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尊重教材本身的作用,同时,选择材料要根据教材进行设定。探究式是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过程,但是,开放也是相对的,任何形式的教学开放,都离不开教材本身,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搜集材料和选择范围上,要注重以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在这个基础上拓宽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选择有利于教学的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究,进行知识的摄取。

  2.确定课题类型,疏导教学思维。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进行探究式教学,就需要设定专业化的课题,根据一种知识类型进行教学。例如高中数学知识中例题的探究式教学,就需要对例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例题是知识的实际表现形式,对例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动脑思考解题的过程,发挥学生自主创造能力,鼓励疑问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结合,使教学活动能够具有一定的思维套路,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3.强化引导与鼓励的作用,增加教学尝试。在现代教学理念中,验证教育效果的标准就是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这与传统的衡量标准有一定的区别,也是教学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效果的取得,就是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数学能力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效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与鼓励学生的广泛参与,形成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措施。在高难度问题上,增加学生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求理论的真想。

  4.以数学方法论为指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用数学方法论的观点看待数学内容、数学方法,就要着重研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侧重形成数学概念的认识过程的分析,启发人们创造性思维,探讨和研究寻找真理、发现真理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数学方法论,是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的重要渠道。

  (1)归纳、演绎探究。归纳和演绎是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两种不同思维形式,是问题研究常用的方法。教材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求,规律的分析过程多采用归纳的思维形式阐述。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再概括的探究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认识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规律的提出,都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出来,教师只起引导、提出作用。例如数列的很多性质就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到。

  (2)比较、类比探究。比较与类比常用于探究一个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新概念的揭示、法则的提出、规律的概括,都渗透了比较、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师可以把上述知识发生过程、法则形成过程、规律概括过程,设计为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发现、概括探究过程进行探索研究,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揭示新知识,从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完等差数列后,等比数列的性质就可让学生类比得到。

  (3)观察、实践探究。数学不仅仅是思维科学,而且也是实验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生命,实验同样也是探究数学规律的重要方法。几何中的公理和好多定理是实验归纳提出来的。探究式教学可在探疑中设计实验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来发现和概括。如“三角函数图像”的教学,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画图,寻找图形特点,观察发现结论,讨论试验过程,揭示因果关系对结论的内含外延进行探索,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又如烟筒拐把头的制作,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从而探究出椭圆与正弦曲线的关系。

  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体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够找到适合自我发挥的平台,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过武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