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反思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偏重于机械记忆、解题训练。教学的手段单一、陈旧,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习氛围沉闷。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目的等的不同而变得千姿百态。同时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作为科学性和创造性非常突出的物理科,我们要很好地发挥她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传统的学习观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强调接受,强调重复性学习。在倡导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知活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育内容、主动学习就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折射才能生效。所以,学生是学习活动,尤其是创造性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学科,忽视实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切实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素养,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提高教师自身道德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那么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势在必行。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和距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贯穿于教学。在师生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社会的一份子,意识到师生之间在人格尊严等方面是平等的,应但相互尊重,在交往中要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

  六、营造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突出特征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合作能力

  开放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开放式教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来尝试成功的甜蜜,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樊晓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