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建筑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职,建筑学,人才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7:06
摘要:校企合作这条路是我们中职建筑学校培养技能人才应走的路,也是我校教研、教改的发展方向。下面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职业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建筑专业人才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急需培养的人才,是中职院校招生过程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教育部门重点扶持的专业之一。我国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有相关规定,要求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通常是指学校与企业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对学生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招生就业、文化素质建设等领域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创造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一、中职建筑院校实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学校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以后能及时地应用于实践中去,而且又能为社会与国家培养适应新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无论对于学校还是企业来说,都不失为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改革,而且我国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偏向于注重其技能实践性,而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则正是迎合了社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技能水平高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二、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1.建筑行业对建筑类专业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由于在职业教育中建筑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鼓励学校积极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可以使学校与企业两者实现互利互赢的根本目的。同时,针对一些不愿意与学校开展合作模式的企业,学校也应该给予利弊的分析,使校企合作变得灵活多样,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灵活变化,尽量促成两者的合作,建立一种适合于校企双赢的利益模式,以此来达成校企之间的完美合作。
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从企业方面来看,其可以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不仅可以使企业得到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自身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有力地位,而且也可以树立对外的良好形象,促进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学校获得的利益方面来看,企业实现对其建筑教学的有效引导,这也是其获得的最大利益,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完美衔接。
在建筑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校内教学还是校外实习,其实都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因此,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先就周边的条件进行综合的提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对于实训场地的构建,各方面提高办学水平,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
2.加强人才培养、锻炼合作
想要确保校企之间的完美合作,学校在自身方面也应该加强对于建筑专业的建设,加强专业化的方案设置,对学校的建筑专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适应我国现如今社会发展的实际下,更新建筑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就我国现如今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探索与社会体系相适应的课程架构,实现对建筑专业教材的创新工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奠定有力的基础。
职业教育学校根据在企业合作的实际情况,随时紧跟企业的要求来改进对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根据建筑企业中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完善,运用多样的、贴近实际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或者是聘请建筑企业中优秀的工作者到学校进行讲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在逐渐合作中进行发展,探索属于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人才独有的培养机制,加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实现对人才的综合培养。
最后,应该加强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理论基础知识雄厚,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教师团队的高校建设,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动手能力。比如说,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一旦与企业实现了有效的合作,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将该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作为对学生的教学现场,带学生们到实地进行实践性的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在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更有效,并且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一些难懂的理论知识,会取得非常好的评价。
3.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虽然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是也不应该只仅限于此,而是应该在不断合作模式的机制中进行创新性的探索,跟随时代发展与对教育的要求不断进行模式的改进,实现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来说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已经进入以科学技术为主的21世纪,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形式,将施工的全过程引进学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现场直播的课堂。
4.实行“系企一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系企一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订单”模式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系企一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专业人才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把专业办成教学实体、管理实体、经济实体,使专业训练的实训场地成为具有经济功能的专业实体。在这种状况下,来实行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的一体化。学校与企业的一线融合,不仅使学生所学的专业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还可以为学校师资队伍增加新的力量,解决学院因扩招而造成的专业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和学院资金缺乏的问题,促进学院的发展。
关于“系企一线”的相关案例分析。我省某中职建筑学院的土建专业是在教学改革中诞生的,不仅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还是我省的品牌专业。在“系企一线”中,实行了“1年3学期的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全年的施工期主要是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特别在6月和9月。而这个时候,施工企业有很多的空缺岗位,施工人员不足,是学生接受训练的好机会。该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企业施工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职业定向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1年3学期工学结合”。每年划分为3个学期,前2个学期分别有1个工作学期。在学院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很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和建筑工程施工岗位技能、安全要求的特点,在企业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的指导下,在相关的岗位学期前面设置一个跟岗学期。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行相关的“系企一线”。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水平的进步,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对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逐渐对人才的要求也偏向于实践性。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来说,在其建筑类专业中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而且也能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因此,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必然会成为今后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趋势。
郑坚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