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生态式绘画理念探索

  摘要:绘画可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是在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幼儿绘画进行“生态式”的引导,形成幼儿与自然、社会、教学之间的和谐对话的关系,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幼儿生态式绘画是一种新的绘画教育理念。

  关键词:生态式教育;幼儿生态式绘画;和谐;对话

  绘画是幼儿表达和发挥自己所见、所思、所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充满新奇与创造,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绘画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对幼儿进行绘画教育,并不一定让他们将来都从事绘画工作,而是让他们拥有一种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的幼儿教育在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产生了新的变化。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仍然很僵化,教师主导的现象依然占主体地位,这样的理念很难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绘画教育也亟需改变观念,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方法。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是在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幼儿绘画进行“生态式”的引导,形成幼儿与自然、社会、教学之间的和谐对话的关系,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幼儿生态式绘画是一种新的绘画教育方法。

  一、生态式教育理念的阐述

  生态式教育理念是由美学家、艺术教育家滕守尧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提出来的。如今生态式教育理念已为成众多学者和教师研究和实践的对象。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生态学的观点,即“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1]

  生态式教育理念的形成受生态农业观点的影响很大。生态农业把人视为整个自然的一部分,人类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对土地、植物和动物有极大的影响。工业化农业为了提高农业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结果对土地造成了破坏,降低了土地的自然生育能力。而“生态农业则是把破坏生态的生产方式转化为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2]在生态农业看来,只有采用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才能真正地维持土壤的生育能力。生态农业不是首先考虑农业的收成,而是把培养土壤的生育能力放在首位,在保护土地的基础上来提高农业产量,这样不仅能提高土地的生育能力,而且会使粮食和蔬菜等更可口,更有营养。生态农业对于已破坏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在同一耕作区种植多种农作物,保持各物种之间的共生状态,在农业区周围建立非耕作区,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使其接近于自然条件。人与害虫不再是绝对的敌对关系,而是共生的关系,让自然界自身对有益的和有害的作以转化。

  生态式教育与生态农业十分相似。它把受教育者看成一块待开垦的土地,要想使学生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不能采取以往的“灌输式”做法,要尊重其自然生长的规律,科学合理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潜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采取的做法是“淡化好学生与坏学生、主课与副课、课堂教学与游戏的区别,保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二元对话是生态式教育理念的另一支点。二元之间不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通过联系和对话,二者进入一种平衡的状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话和融合关系,分不出哪个是主动,哪个是被动。二者之间都是主动中有退让,退让中有进取。”[4]形成一个能相互对话的整体。生态式教育的对话性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即师生关系不再是高低和上下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互相接受教育的关系,教师通过平等的对话激发幼儿的潜能;把每一个单元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注重发展每个人的整体素质;它彻底消除了以“我”为圆心的封闭意识,认同不一致的东西,认为差别是生态的需要,要在差别和冲突中生成新的东西;非常注重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一种生态关系,不同的学科不再是分而独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总之,生态式教育是开放的,多样的,它更加灵活,允许有更大的差异,追求平等、和谐,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觉、人文素养、创造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生态式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幼儿生态式绘画

  6岁以前的幼儿还不能运用文字和语言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绘画便成了他们特殊的语言。幼儿对自己的绘画痕迹会有一种快乐的满足感,因为“他在创造一个视觉符号,一个以线条代表语言的暗号来表达他的感情。”[5]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探索和创造,使自己更好地认识和融入世界。可见绘画过程可以使幼儿的创作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和发挥,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幼儿的绘画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

  以生态式教育理念为基础,改变幼儿绘画教育的传统方法——模仿到创作,尝试生态式的绘画方法——生态到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人文素养,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方法是幼儿模仿别人,是从教师的眼中看世界,然后再创作,而生态式绘画教育则是让幼儿亲自观察、感受后再创作,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并非有人提出的在绘画过程中融入生态知识的教育,正如生态式教育并不等于生态教育一样。“生态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它是生态式教育的一部分。”[6]因此,将生态知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融入到幼儿绘画教育中,只是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的一部分。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则是在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幼儿绘画进行“生态式”的引导,形成幼儿与自然、社会、教学之间的和谐对话关系,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

  在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生态式绘画教育,就是抛弃绘画教育的传统模式,用生态学的观念指导幼儿的绘画。那么,幼儿生态式绘画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绘画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幼儿园里的环境设置要开放、接近生态,更重要的是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身处日常生活的氛围中。贴近幼儿生活的绘画内容,幼儿熟悉,便会产生兴趣,容易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挖掘出幼儿的潜能。还要让幼儿充分接触自然环境,有一个便于灵活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材料,因此,教室的各个空间都要充分、灵活利用。把生态教育渗透在绘画教育中,要让幼儿熟悉、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明白爱护生态环境的道理,向他们讲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及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强调人类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态度。例如让幼儿与老师一同种植一些蔬菜、花草树木等;饲养一些鱼、鸟等动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生态环境,认识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努力做到使自己生存的环境绿化、净化、美化,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生态教育。同时还让他们明白自然界的生存道理即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原则。这样,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就会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2.强调个性的同时,鼓励合作,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意识。生态式教育强调发展个性,尽可能地张显每个幼儿的个性,同时更鼓励合作,消除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这也是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态原理表明,“异己者”并不一定是敌人,在这个世界上,土地、植物、动物等各种各样存在的东西都是与人类不同的,但是这些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我们生存的条件,可见“异己”是生态的需要。执意铲除或摒弃与自己不同的东西,是有悖生态规律的,因此,在发展个性的同时,要承认并欣赏甚至保护“异己者”,才能不断生成新的东西,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这样,可以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消除“自我”的封闭态度,能够接受并欣赏不同的东西,对存在的东西产生接受和审美的态度,进而积极地影响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促进他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良好沟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环境。同时注重形成幼儿与幼儿园环境、与教师、与幼儿之间和谐的关系。提供幼儿与幼儿之间足够的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还应给幼儿提供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交往的机会,建立广泛的生态合作关系,从中获得交往经验。这样,在培养幼儿爱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同时,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

  3.建立和谐、宽松的交流对话关系。在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发生改变,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再是过去那种教育与受教育、教训与服从的关系,而是进入一种平等的、彼此尊重的、充分交流对话的和谐、宽松、愉快的生态关系。在生态式绘画教育中,所有人都是受教育者,都在接受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中教师和幼儿都着眼于新的东西,在新东西面前,所有人都有可能处于无知的状态,因此所有人都是受教育者。老师和幼儿之间即使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也不会发生冲突,而要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在交流中找出共同的东西。那么在绘画过程中,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导”,和幼儿进行对话和讨论,共同探索绘画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的活动和思考不受限制,自由发挥,勇于发问和探索。

  4.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采取多元动态的评价方式。

  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要求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摒弃传统的方法,采取鼓励、赞扬、正面引导的原则,采取多元动态的评价方式。传统绘画教育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绘画的构图、技巧和着色是否符合常理是否正确上,甚至采用反面例子来“警示”幼儿。有的教师会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画得不好的作品,以让幼儿不要效仿,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严重的话有可能磨灭一个幼儿对绘画的热情和信心。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则摆脱这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幼儿的绘画作品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即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要采取鼓励、赞扬、正面引导的态度,坚决反对采用反面例子来教育幼儿的方式。幼儿在绘画的象征阶段还不能自如地运用绘画语言,还没有太强的绘画表达能力,其绘画作品可能有点抽象,难以理解,但幼儿的绘画作品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表达内心活动的方式之分,通过幼儿展示内心活动的绘画来展示幼儿心理,因此不能以幼儿的某一幅或某几幅画而对幼儿的绘画水平下定论,要从幼儿的纵向发展水平出发,多元动态地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况和情绪等。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以绘画内容是不是符合常理、是不是把颜色涂得正确作为评价的标准,这是一种局限幼儿思维发散的做法。世界在幼儿的眼中是色彩缤纷、无限变幻的,幼儿的想象也是无限丰富的,因此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自由地发挥想象,随意构图上色,是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鼓励。

  生态式教育是一种和谐的、开放的教育,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那么在此基础之上的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也一样。幼儿生态式绘画的和谐性表现在幼儿绘画发展水平和幼儿绘画内容的和谐和幼儿与自然、幼儿与社会、幼儿与教学之间的和谐上。幼儿生态式绘画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上。在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幼儿绘画的内容是开放的,源自幼儿生活的,注意把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知识融进生态式绘画教育。幼儿要在各种亲身实践中完成绘画过程,用不同的方式来体验绘画,还要把绘画的体验和成果融入到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生活。

  张春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