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专业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市场经济,心理健康,高等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3:53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思想观念的转变,现今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也逐年攀升。同时,由于艺术专业的学习成本也较其他专业的学习成本高,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随之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然成为高校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其由经济贫困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随之而来。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从而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对艺术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教育提供有效思路。
关键词:高校艺术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成因;途径;方法
一、造成艺术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
高校艺术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1.客观因素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和名利为唯一目标的亚文化,他们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人际关系也逐渐变得冷漠、势力和虚伪,这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他们对金钱的渴望,物质利益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在头脑中显现,这种心理与他们经济困难的现实相矛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使得他们心理严重失衡,一旦别人说起自己的穿戴不时髦,出手不大方,目光短浅时,他就认为别人是在嘲笑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2)自主择业的压力
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当今社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由于我国的社会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就业竞争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经济优势和良好的家庭背景做后盾,加之自身在言谈举止和气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就业压力会加大,尤其是看到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和自身素质没有自己好,却由于父母或亲戚所拥有的社会关系而找到理想的工作,心理会不平衡,从而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3)助困与育人相脱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内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高校管理工作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高度关注,但关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对他们进行经济资助,让他们生活上无后顾之忧。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得较少,没有全面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状况,从而造成助困与育人相脱节。
(4)家庭经济状况拮据
家庭经济状况拮据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招生并轨政策的实施,上大学需缴费政策的发布,加上城市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给家庭经济拮据的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这方面的感觉尤为突出。
2.自身因素的影响
(1)认知存在偏差
人对事物的认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一个人如果能够对存在的事物产生正确的认识,那么他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才能客观准确,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产生正确的认知。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客观公正的对自我进行评价,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
(2)学习压力较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承受着比普通同学更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困难的状况,另一方面他们承载着家庭给予的过高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严加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制定得目标不切实际,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奔波于各种兼职之中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努力打工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之中。
(3)应对方式消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和能力较差,容易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之对自己的学业有过高的抱负,往往会形成挫败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在处理某些事情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粉饰、消极、压抑等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和困难,这会严重导致他们心理的不和谐。
二、改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1.不断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要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运行环境。要缓和学生的还款压力。应该根据毕业生毕业后工作的收入来确定毕业生的还款年限,学生定期还款的金额最好不要超过他们的收入,如果超过他们的收入,还款压力过大,只会使毕业生拖延还款,学校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加诚信意识。
2.社会各界的积极救助政策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6明确指出,鼓励高等学校、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因此,社会各界及高校也采取了一些实际的救助政策及措施,成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救助体系。
3.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由于一些善意的举动实施不当,造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失衡。因此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援助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时,要无条件尊重他们,充分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注意对他们的隐私进行保密。
4.构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生命和人格,尊重人的利益和权利,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的改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从总体策略上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根本,在具体实施中应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5.构建完善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的压力比普通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大得多,因此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缓解压力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学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自己虽然有经济上的困难,与其他同学有物质上的差别,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要学会正视自己,相信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使自己的闪光点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同时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如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转移或缓和自己的压力,尽量找到使心理平衡的支点。
参考文献
[1]田志磊等.采用非收入变量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2.
[2]龚晓林,丁恒康.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1,4.
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