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国巴黎在城市规划领域的若干成功经验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法国巴黎,城市规划,大都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1:48
摘要:巴黎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享有盛誉的国际化大都市。历经数百年发展,巴黎在城市规划领域已经趋于成熟。本文对巴黎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目的在于学习借鉴巴黎的有益做法,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关键词:巴黎;城市规划
一、巴黎城市发展基本脉络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首都之一,巴黎从小村落到大都市的演变历经了2000多年历史沧桑。
早期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中央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元年。此后1000多年,巴黎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上不断扩张,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其面貌才有大的改观。
1859年,第二帝国对巴黎进行大规模改造,拆除了巴黎城墙,在墙基上建造环城大道,还建造了一大批新古典主义的广场、公园、火车站、学校以及喷泉和雕塑,此外还利用巴黎地下众多的废弃矿井建造了下水道系统,从而奠定了现代巴黎的基础。
二、巴黎的经验
正如法国谚语所说,巴黎不是一天之内建成的。今天的巴黎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许多方面可资借鉴。
1.城市整体布局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促使人们对城市结构的现代化进行理论研究。
有人支持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大力倡导吸收新技术成果,在城市中建造密集的高层住宅。他的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也有一些人持相反的观点。美国人赖特认为城市应该融入周围的乡村,人口密度以每公顷2.5人为宜。这可以称之为“城市分散主义”。巴西的巴西利亚是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新城市,设计者们把城市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承担各自独立的功能,这被称为“绝对功能主义”。此外还有“带状城市”、“多核心城市”等理念。
巴黎又是何种情况呢?巴黎城市布局可以称之为“半功能主义”,或者“相对功能主义”。一方面,巴黎某些地方承担着特殊功能,最典型的莫过于拉德芳斯,这是巴黎西北郊一处庞大的商业中心,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摩天大楼,每天有30万商务人士在此活动。巴黎郊区东西南北也各有分工,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分布在一南一北,东部的万塞纳森林和西部的布洛涅森林发挥着“巴黎之肺”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巴黎并非像巴西利亚那样是绝对功能主义,因为巴黎市中心20个街区的功能都是多元而不是单一的。近年来巴黎尤其强调均衡发展理念,以文化生活为例,每个街区都有至少一家图书馆。
2.建筑遗产保护
在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上,人们往往陷入保护与发展何者为先的困境。一方面,一些学者强调古代建筑的价值,呼吁在城市改造中尊重传统。另一方面,传统建筑刻板、保守的学院派风格又不断招致批评,人们要求对建筑学进行必要的创新,以便同现代审美趣味相适应。这就是城市规划中的“古今之争”。两种观念其实无所谓孰优孰劣,关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何把握程度和方式。
再回到巴黎。很多人来到巴黎以后,惊奇地发现它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摩登和热闹,高楼大厦并不多见。确实,巴黎街道两旁的建筑都不高,色彩和样式称不上明快,但是它们优雅、古典,城市本身就是一处巨大的文化遗迹。
18、19世纪是巴黎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时代,今天巴黎的很多建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取向。在后来的城市改造中,政府进行了严格管制,确保新建筑和原有建筑保持协调。以奥赛博物馆为例,它原先是一个火车站,20世纪30年代被废弃,70年代初,法国政府决定将其改为他用,而改造的先决条件是不得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外观。最后艺术博物馆的方案脱颖而出,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火车站本身就是19世纪建筑艺术的杰作。和奥赛博物馆一样,巴黎许多用厚重石块建造的老旧建筑,其临街的外立面仍然是最初的模样,这使得城市保持了原有的古韵,而建筑内部却已经十分现代化了。
当然,巴黎并不完全排斥现代建筑,后者在巴黎也能找到一席之地。为了不破坏巴黎市区的古旧氛围,人们在巴黎西北郊建设了一处卫星城:拉德芳斯。现代建筑师们可以在那里尽情施展才华。
3.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空间上的扩张。土地曾经是空间的核心,随着技术进步,人类通过建造高楼,已经可以向天空要空间了。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使得这两个途径日益捉襟见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1)地铁与公共交通
到过巴黎的人都会觉得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生活节奏并不快,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个地下巴黎的存在:地铁。
巴黎的第一条地铁建于1900年,今天的巴黎地铁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系统之一。面积105平方公里的巴黎市区,拥有14条地铁线路和303个车站,地铁总长度220公里,市区任意一点到最近的地铁站不超过500米,在每个地铁站,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班列车停靠。现在巴黎地铁每天高效运送600万人次,如此庞大的客流如果改乘地面交通工具,其结果是难以想象的。
(2)发达的下水道系统
巴黎地下世界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下水道。在第二帝国对巴黎进行改造期间,贝尔格朗受命利用巴黎地下废弃的矿井大规模建设下水道,整个系统长达2100公里,有2600个出口,建成以后国家立法强制巴黎市内的雨水和生活废水必须排入下水道。法国文豪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这样形容巴黎下水道:如果巴黎知道在它下面有一个如此巨大的空洞,它会感到不安的。
巴黎下水道的另一个特点是内部十分宽敞,高达2至3米,宽度和地面上的街道一致。这使得不管下多大的雨,地面都不会积水。另外巴黎下水道还十分清洁,清洁程度之高使它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下水道,每年接待10万游客。
三、总结
以上是巴黎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主要优点:总体布局合理、建筑遗产保护得当、地铁和下水道系统发达。这些优点使得巴黎在世界大都市中脱颖而出,在许多领域引领着世界潮流,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避免了大城市的诸多弊病,总体上保持了舒适宜居,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平衡与和谐。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化进程,这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但问题和挑战也很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学习、借鉴的心态认真看待巴黎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志强.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2期
[2]陈锦富编著.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大卫·哈维著,黄煜文译.巴黎城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4]Claude Chaline,Les Politiques dela Ville,lacollection de Quesais-je?Presses Universitairesde France,1997
池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