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探索

  摘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目前重庆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的两学期制的弊端,思考了三学期制的创新之处,分析了高职院的三学期制改革方案,并提出高职院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学期制;改革方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坚持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对推行三学期制进行探索。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实行的是两学期制度,将每学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学期,每个学期时长约为20周,在春季学期结束后有约为8周的暑假,秋季学期后则有约为4周的寒假。冗长的学期给教学管理改革带来了许多问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笔者以长期在高职院工作的经验,对高职院校推行三学期进行了思考。

  一、传统两学期制的弊端

  1.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强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然而,传统两学期制教学有较长的寒暑假,减少了学生学习锻炼的时间,在春、秋学期里教学安排也是按照本科类院校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密,而实践教学则是见缝插针地进行,或是集中一周进行,甚至流于形式。教学周期长且僵硬,使得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缺乏灵活度,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强。与企业需求的人才差距较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

  2.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在传统两学期制教学中,教学管理体制相对僵硬,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要求各专业统一化,这样就限制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场地、图书馆、教师队伍、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的配置与调整,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限制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的校外实训基地运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资源的利用。

  3.教师的综合能力难以提升

  在传统的两学期制的教学安排下,由于教学任务贯穿整个学年,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分配到授课上。教师缺乏到兄弟院校、企业参加培训进修的时间。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改能力、科研水平都难以提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是书本知识,对专业前沿知识传导少,导致于教师在闭门造车,学生毕业后觉得学校学的知识在社会上都用不上。

  4.学生自主选择性课程少

  在传统的两学期制,开设一门课程就需要用一学期来学习,花费的时间较长。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开少、而且占用时间。无法满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行业发展的知识脱节。导致学生缺少技能扩展机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另外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缺少自学锻炼机会。

  二、三学期制的优势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采用三学期制,一年的教学周期长短可以结合,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安排时都可以灵活自如,培养的学生也能满中高职教育的要求。在长学期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在短学期中,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岗位上,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出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思维活跃度和敏感度,减轻由于学期过长带来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采用三学期制,可以对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管理体制相对灵活,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在教学资源上各专业间可以行成互补。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行业优势和专业技术等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技术的新动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格局的调整。这样就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3.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采用三学期制,在短学期中,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只有少部分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就可以深入到企业参进行挂职锻炼,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学习专业前沿的技术知识,为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收集材料。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

  4.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三学期制,以工作岗位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上实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也适应了高职教育的理念。学校利用短期进行调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增开专业前沿性的“短”、“平”、“快”的技能操作课程。同时缩短了学生修完一门课程的时间,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跨专业修读课程的机会。实行三学期制不仅是学习时间安排上的加减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全校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集中安排,为大多数学生自主选课提供可能。

  三、推行三学期制的保障措施

  1.全校师生应转变化观念

  传统的两学期制在师生心目中是根深地固,要推行三学期制,全校师生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理解三学期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分析其利弊,为三学期制的推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2.合理分配三学期制的时间

  每学期十个教学周,相连学期之间间隔一周,形成每年4月初到11月中旬近8个月的连续学习时间和11月下旬到3月下旬之间的4个多月的连续假期。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充分提高短学期的利用率。

  3.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社会的调研、企业的走访,由学校专业建设委员和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构建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体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建立完善的三学期制管理制度

  推行三学期制不仅仅是学期数量上的改革,它将涉及教学制度的改革、校历制度的改革、学分制度的改革、选课制度的改革、学生实习制度的改革、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等等。因此,建立完善的三学期制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三学期制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高职院推行三学期改革的探索,实施三学期是利大于二学期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还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学资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高职院校推行三学期制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福友.钱伟长与上海大学短学期制[J].现代大学教育,2010(03).

  [2]杨建光、曹宏、张育频.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万兵.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科学咨询,2014.6.

  [4]杨代强.高职院校实施一年三学期的必要性探析.东方教育,2014.10.

  [5]周楠.关于独立院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思考.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6]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7]邓学国.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07(35)

  熊建国 侯爱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