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聋哑学生,教育服务,人生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1:09
摘要:聋哑学生由于身体上的先天缺陷,限制了他们与人类社会活动的交流,周而复始导致他们的道德认识比正常人的道德意识相对落后和不完整。因此,对聋哑学生进行完整有效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聋哑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其内心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类活动组织的热情和希望,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举例如何加强对聋哑学生道德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前言
聋哑学生因为自身的特殊性不能正常于人沟通和交流,形成特殊的成长环境,容易形成自闭、敏感、脆弱的的生活情感状态,给他们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的初步阶段就要制定一套针对这一特殊性人群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心、自信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人类情感的理解,这样他们就可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1]。
一、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
由于聋哑学生思想更具体,内心的想法更特别,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聋哑学生很难面对聋哑的状态,导致一个封闭的内心世界、奇怪、脆弱等。因此,针对聋人学生在教育改革中,要根据聋哑学生的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性转化为日常教学,从而成为新的教育服务[2]。
二、聋哑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居多
长期以来,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大多是用来干、硬的道理,而枯燥的语言告诉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通常是被动的学习状态。个别学生在谈话的过程中,也在从开始到结束只有老师在讲课,学生听,对于聋人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体状况,也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道德教学模式是不恰当的,不能真正触动学生内心的感受,并对教学质量的优化。
2.对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
思想道德教育是基于国家、社会的宏观政治理念,弘扬道德标准,良好的道德和道德应该是健康的保证。而人类的内心心理活动被认为是目前自然界中最复杂的。对于聋哑学生,社会生活显然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由于先天的状况无法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其他人在语言沟通的上的困难,与思维的滞后性,是由于聋人学生内心活动的缺陷和障碍。然而,在我们课堂的开始,在入学的时候对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
父母在整个康复过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起最主要的作用。教育活动不仅需要社会、家长一起完成,还要学校在进行思想教育上起先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但是由于父母的情绪有时没有控制住,在教育过程中,社会和家长会渐渐呈现出一些消极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和康复过程。一方面,家长们会把注意力过分集中于聋哑学生的自主生存能力,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思想教育;[3]另一方面,父母的情绪和心态更是影响整个教育的过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阳光的,溶入这个集体社会跟别人没有其它区别。因此,一旦得知孩子身体有障碍,一些负面情绪就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无法掩饰心中的沮丧和焦虑。此外,由于聋哑人自身身体的不可完整,使得在人类生存的正常状态下有些特殊性,而一些正常人往往对特殊人群会产生一些有偏见的想法。
4.聋哑学生缺乏感恩
因为聋哑学生很难与外界沟通,所以聋哑学生与人们的情感交流较少,甚至有些父母特别宠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聋哑孩子,可以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同时,对聋哑学生的同情,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他们很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获得的更多关爱和物质需求,并付出的更少。有些聋哑学生甚至认为同情与关爱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如果不矫正这种心理,长此下去,时间长了,在聋哑学生的心里缺乏感恩之心。
三、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1.注重合理的教育,培养聋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聋哑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最主要的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些在一些平常的练习和耐心的教导后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聋哑学生更难理解的是高层次的道德理论。为了帮助聋哑儿童的理解和形成的过程,教师必须要真诚的爱和耐心,并在感情上感动,启发他们的理由来完成,从而使聋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强化聋哑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我们知道聋哑学生在身体上是存在部分障碍的无法于正常人沟通,但是,它们自尊的意识往往比正常人更加严重的,它们的内心非常的敏感和脆弱。聋哑学生在听说方面有一个限制,这个限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使其活跃的地区更加有限与人沟通的机会和频率更少。因此,加强其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其考虑一下其他人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增强聋哑学生的合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帮忙树立团队意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以上这些种种措施从而加强对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4]
3.联系家庭社会,引导聋生自觉的参与实践
家庭环境和背景对聋人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依靠教师对聋哑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建立了聋人学生档案和档案对聋哑学生的成长,对聋哑学生的特点有详细的记载。为及时掌握聋哑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对每一个家长会定期召开会议,系统阐述教育方法、管理手段,与家长共同采取纠正措施。简而言之,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实施教育,从教育煞费苦心,热情,爱和智慧,是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
4.优化文化教育,让聋哑学生学会感恩
教师就是聋哑学生的耳朵,为了使聋哑学生懂得如何感恩,懂得如何尊重,理解社会和父母给他们的关爱,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感恩故事,比如恐龙让梨,用图形的方式,使聋哑学生理解其中的感恩内容。通过学习使他们懂得如何孝敬父母,还可召开“我爱我的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父母,写一写父母的辛勤工作和不容易,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心存感激,学会感恩。
四、结语
特殊教育是我国以及全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难点,由于其特殊性一般的思想教育不能实施,所以要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关键,重中之重。通过以上内容,提出了加强对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加强对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且提高聋哑人跟人类活动的交流的频率,家长要消除一些消极的失落的情绪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态度对对待他们。
参考文献
[1]王静.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2]王才.美育教育——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Z1)
[3]齐海杰.切实加强聋哑学生的管理[J].学周刊2011年26期
[4]李永乐.当前聋哑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2)
邓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