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的探讨

  摘要:新课改以后,信息技术基础成为普通高中新课必修课程,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传授知识高于创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因、高中信息技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认识与思考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四个方面,探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因

  生存、发展和创新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三种活动。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开放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同时新课改重视教育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创造力。集结学校、社会、家庭的支持与参与。这样的信息技术课程是更具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担负起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之目标。我国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巅峰,这个阶段是塑造人格、品行、能力的最好时机,培养创新型人才给了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人才储备。

  二、高中信息技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1.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出现,使教育面临一场深刻的根本性彻底性的变革。提供尽高层次的教育,让学生开放式学习,高中生更要在网络和信息的环境里学会知识、加工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把学生当做海绵,充分挤压出学生的每一寸潜能。

  2.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契机

  学生进入高中生活以后,有了小学初中的铺垫,很多知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自主学习独立学会。但是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充斥着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尺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实行灌输式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初中到高中就没改变过。学生的创新火花被分数和家长的希望浇灭了。但这恰恰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发现,发表意见,展示成果、运用知识。

  三、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1.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无论是哪种改革,方向很重要。面对新课改,把握课改的方向当然是所有工作的开端,创新教育是本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其次,新教材的研究。普通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并非是“零起点”。新课程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学要想达到创新,在搞懂搞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2.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事物不断发展与前进的动力,而好奇心是创新的前提,高中时代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如形形色色的硬件设备,网上各种各样的软件等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发现、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

  3.灵活组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优秀的教师应善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又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和兴趣,进而积极思考问题;然后针对课堂内容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教师归纳总结本节学习主要内容,加深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4.在教学中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学生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其实是实践重于理论的课程,更看重的是造作水平。因此它的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点”就是在期末考试中,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评分依据,理论知识作为辅助评分依据。“线”就是根据学期内学生作业完成度以及创新能力进步度给予评分。“面”即:根据整个学期学生全面的学习过程给予评分。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1.营造氛围,创新思维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黄金时期。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应中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高中生全面健康发展。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鼓励求异,创新思维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习都是相同的。但是创新思维需要的确实不同的思维。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求异逆向思维至关重要。比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3.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中国学生和没过学生的最大差异是什么?美国学生敢说“不”,中国学生即使发现了错误,仍会沉默。在中国的教学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轻松、平等、富于创新的教学分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4.实践检验,主动探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新思维不是最后的终点,要检验思维的正确性就必须通过实践的考验,实践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允许被质疑和批评,教育事业实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时刻谨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应该在每一所高中学都开好信息技术课,让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学好技术,拥有基本的创新素质,具备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为进入大学打下基础,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更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运琼.高中信息技术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18-20.

  [2]李学帅.高中信息技术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7):124-124.

  邹天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