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探索研究,为小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试就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设计教学目标,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放到“三重”之一的重要位置。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一定给学生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空间,训练运用提高。

  例如讲述如“养花”,设计一场辩论赛,正方、反方的相互申诉理由,学生把文章中养花的喜、忧、哀、乐等理解吃透,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可持续发展,环境美化、陶冶情操。这样,教师真正从“独角戏”岗位退下来,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重点落实如何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诸如快速阅读法、背诵法、积累法,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习方法指导,实现教学中心转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发创造的欲望,营建创新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激发学习兴趣,创造的良好的开端。任何一名学生都对新事物好奇,一旦设置了疑点,迫不及待渴盼得到结论,就能认真、积极地探究。例如讲述《新型玻璃》时,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哪些玻璃?特点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透明的玻璃,遮风挡雨,明净透亮。”有的说“宝石蓝玻璃,美观漂亮。”有的说“装饰玻璃,布满美丽的花纹。”也有的说“汽车玻璃,很厚结实。”……教师适当肯定,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和玻璃有关的。出示课题,提问:“新型”指的是什么呢?让学生思索理解,看到课题想了解些什么呢?大家群情激昂,主动参与纷纷说:“想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是什么样的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是谁发明出来的?”“怎样生产出来的?用什么做成的?”教师抓住契机说:“让我们赶快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吧。”此时,学生毫不犹豫地打开课本,带着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认真地研读开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尊重学生个体的需要。

  2.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驰骋

  小学语文教学一定关注发散性思维训练,教材仅仅提供了一种类型,一种方法,一个结局,是范例,教师必须有意识冲破课本的框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驰骋,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例如讲述《再见了,亲人》,传统的方式不直接说出“课文中‘亲人’指的是谁”,阅读第一个事例,接着学生阅读第二、三个事例等。教师从“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外延发展进行,让学生反复地品读、体会、感悟,得出结论:“战争年代有‘血肉关系的亲人’,也包括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和平年代有深厚情谊的人”,外延了“亲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通过讨论,小学生认为现在的亲人有动物、植物、甚至地球,这一博爱思想必须及时、充分地给予肯定,这是创新,是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体验的精华。

  3.关注想象力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思维需要想象。小学生思维极为活跃,天真浪漫。运用教材相关因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锻炼,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讲述如《穷人》结尾,让学生补叙《桑娜拉开帐子后》,如此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气氛活跃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讲述《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让学生结合有关描述想象:战斗是何等的激烈,战士们的处境何等艰难,大娘是如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来到阵地的,阵地上的情景如何?战士们是怎样被感动的……,想象扩写,以《硝烟中》为题。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时必须关注过程,注重诵读、积累、迁移,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教师一定把握学生阅读期待视野,根据学生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提供阅读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有了一定阅读能力,有了兴趣,适当延伸阅读量。例如讲述《少年闰土》后让学生阅读《故乡》,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搜集信息,课堂教学就能如沐春风,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阅读兴趣增加了。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提出新的课题,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从新课标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新教学观念,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客服缺点,发展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金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登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山海经,2015,13:61.

  [2]张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5,07:165.

  [3]杨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09.

  [4]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24-25.

  [5]王英娜.试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32:104.

  [6]乔浩.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161-162.

  [7]尤瑞琴.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87.

  [8]周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09:6.

  [9]刘晶鑫.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141-142.

  [10]张凤云.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神州,2013,31:134.

  [11]杨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4,07:34.

  尤玉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