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今后时代所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所有活动之中。幼儿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地表现美的教育,而其中美术活动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才会使幼儿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幼儿感兴趣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

  一、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

  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近生活,走进大自然,一些在成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如一片云,一棵树,一只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经过孩子们稚嫩情感和心灵浸润过的灵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满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除了丰富生活经验以外,还应让孩子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上的作品,还要经常选取一些形象夸张、色彩明快、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毕加索的《戴渔帽的女人》、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等,那种大胆的富有创意的联想变形给视觉、心灵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二、活动设计思路要清楚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能达到目标。虽然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到直觉的限制,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固定的形式作为目标,把画出某一具体的图象当作目标。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创造不同的图像。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意愿制定,有时它是幼儿提出的,这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内容的选择幼儿美术主要表现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及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的融入内容中。

  3.教学过程安排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三、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前提。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以往我们在引导幼儿观察时,由教师指着图片和实物,幼儿则依着教师的指示来观察。这种观察方法影响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及结果。采用发现法来调动幼儿观察的积极性,将幼儿视为活动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看图片和实物,适时提醒他们:“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适时的给与幼儿鼓励”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对观察充满了兴趣,提高了观察的准确性,同时在观察中充满了自信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观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园内及社区的自然条件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

  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的手段。幼儿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是幼儿绘画、表现、创作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内、社区内的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将观察与想象的东西画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创作积累经验。

  2.欣赏作品

  美术欣赏可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起点更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是艺术活动的两大方面,是不可偏废的。”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美术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品味,为美术表现和创造积蓄内在的功力,并能在不知不觉间迁移到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来。欣赏作品时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启发幼儿谈谈,看到作品时有些什么感受,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图画表现自己的感受。

  3.观察发现画面不同

  幼儿绘画过程中不必强调安静,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自由的边说边画。常能见到幼儿往往缺乏绘画技能,影响其创造力在作品中的充分表现,而说画可以完善幼儿的创作思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每当幼儿作品完成后,可陈列出来,利用幼儿园同伴教育资源,让幼儿互相欣赏、借鉴、发现画面的不同,找找自己与别人画得不同的地方,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的理由,说说别人作品哪里表现的好,为什么好。这样可有效地保持幼儿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

  4.发现相同点

  把小鸡和小鸭、黄瓜和胡萝卜、猫和老虎、苹果和梨子、桔子和西红柿等放在一起画,请幼儿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以便高效、灵活掌握他们的画法。

  四、引导幼儿尊重不同想法

  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孩子们经常会关注同伴的作品,有些新奇的想法可能会让别的幼儿意外,甚至反对和排斥。如一幼儿画了一个大大的蓝太阳,旁边的小朋友看致函立即大声说:“错了错了,太阳是红色的,老师,他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那个孩子立即将画纸藏到桌下,再也不愿给别人看。这样的现象对于那些内向而敏感的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今后再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可能一直循规蹈矩地制作,而非创作了。此时,教师轻轻走过去,用好奇而欣赏的语气说:“很美啊,我觉得你的画好特别,是别人想不到的,你肯定有非常有趣的想法,对吗?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小朋友齐声说:“想!”于是那个孩子说:“我画的是夏天,我觉得太阳太红太烫,照得我们不敢出去玩了,我想要是太阳是蓝色,照在身上一定就凉爽多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肯定了该幼儿独到的想到,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并不知不觉教会了别的孩子,什么是想象创新。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作品,接纳欣赏别人与众不同的构思。

  五、利用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就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别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充分引发幼儿全身心地自主参与,促进其充分、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总之,对于美术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步。

  贾冬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