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标下的下小学语文教学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小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7:42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以学生为中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全新理念,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经历实践创新的过程。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教师一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课堂要充满情趣与智慧、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和谐中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一、情感积淀,洋溢情趣与生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卡特金说:未经人的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小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积淀学习的积极情感,学习活动就不是负担、包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势利导,让学生体验情感,在情感与智慧交织之中获取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1.根据教需要,发掘情感因素
创设情境渲染情景,情景交融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自身的情感与文学作品提供的情感互相碰撞,彼此交流,诱引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兴趣。讲述《桂林山水》时,多媒体课件演示桂林的秀丽景色,配以舒缓优美的音乐,辅助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解说,让学生置身于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这样,学生饱览了桂林奇丽的景色,激起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探究的欲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
2.挖掘外在的情感因素
教师发挥自己语言、形态,以个人的生活体验、生命态度和情感状态等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让文章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调和成一杯浓浓的美酒,激发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力,使语文课堂绚丽多彩、霞光四射,峰回路转、波澜起伏,到处洋溢着奔涌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
二、合作探究,焕发生命活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一定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合作探索,大胆质疑,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探究为主,合作为辅
新课标的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普通问题边学边探自己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解决不了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交流,眼观六路巧设悬疑,耳听八方适时点拨,树立合作探究的意识,构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交互进行的交流网络。例如讲述《放弃射门》,福勒是一名优秀球员吗?这一自我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朗读、品味、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体验、想象、创造,实现生生、师生时空共有,内容共创,共享成功。
2.指导方法,交流探究
学生学习的因素众多,一般情况下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抓住问题本质探究的方法。学生遇到困难,教师适当提问启发思考,拨云见日。学生取得成绩,教师适时评价,鼓励表扬,时间长了,学生就善于探究了。讲述《一夜的工作》时,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目标:了解哪些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周总理辛勤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中体会总理的伟大人格;掌握作者用朴实无华,琐屑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因此,探究目标明确,探究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探究后师生共同对照目标评价、检验,学生把握了探究方向,形成了探究能力。
三、开发潜能,充满创新灵性
教育实践证明: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时期,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与激发。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让教学过程为学生参与、探索、发现及创造的过程,为每个学生提供富有个性的创造空间,结合学生思维动态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张扬、发展和提升,让课堂充满创新灵性。讲述《忆江南》,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文章,看看插图,结合注释弄清词的意思,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小画家,小翻译家,小朗诵家三个角色,以自己对词的特殊感悟,汇报自学结果,班中一些同学当评委,自由交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拔。拓展了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学生有个性发展的平台,语文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构筑平台,展现无限魅力
在实践活动中获得需要的满足,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小语文教学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一定关注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语文课程和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而,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平台,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社会,用掌握的知识为实践服务。鼓励学生课外进行读书、剪报、演讲、写作活动,定期召开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辩论会、办手抄报等活动。讲述《落花生》后,组织围绕“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说说理由。”分成小组辩论,教师巧妙点拨、引导,形成一致的正确的认识:“做人要外表美,也要内在美,展示自我,恰当表现自我。”这样,教师的点拔,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体现了自我,体验了参与和投入的学习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09:6.
[2]尤瑞琴.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87.
[3]杨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09.
[4]刘晶鑫.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141-142.
[5]张凤云.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神州,2013,31:134.
[6]杨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4,07:34.
[7]杨永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4,06:23.
[8]袁向辉.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07:28-29.
[9]威宁县小海镇小张关小学陈显鑫.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N].山西青年报,2014-02-16010.
[10]卢子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40:43-44.
王长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