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基于此,实训基地成为了高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从而把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到实际操作中。本文主要针对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期为我国机械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建设模式

  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的重要场所,同时其还是学校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实训基地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彰显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实践势在必行。

  一、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实训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其具体的建设原则如下所示:

  1.先进性原则

  在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时,必须保证其专业的先进性,从而使得广大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本专业的先进技术,例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建立真空电子焊、激光焊接、微束等离子弧焊以及机器人焊接德国现金焊接技术教学区。

  2.职业性原则

  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与企业生产一线相贴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训练、实践。高职院校只有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职业化的专业技能培训,方能够使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1]。

  3.服务性、开放性原则

  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的服务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开放性,其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2)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其主要是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将实训基地对社会开放,一方面能够为行业内有关在职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行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使得实训基地成为学校对外交流一个重要窗口。

  二、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其主要的建设模式分为两种: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其建设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常规的实验实训场所,能够模拟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分为学生见习场所、校企共建的校外顶岗实训与就业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增强其创新能力。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严格以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人才需求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确定实训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发展。实训基地应模拟当前企业实际声场工序,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与生产项目,实现边讲边做的互动型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焊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还有利于促使教师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一种延伸,也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大完善。高职院校可以在合作企业中,选择一家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合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中,主要由企业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讲授教学内容,并令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学者直接在现场为学生实际操作中所遇问题进行解答,使得学生所学知识真正与实际相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了企业现有的硬件设备与技术,节省了大量资金,也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基础,是一个双赢的模式[2]。

  三、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的实际建设分析

  本文以某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该院校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焊接技能实训中心;二是焊接技能实训中心;三是焊接技能实训中心。

  1.焊接技能实训中心

  在合作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该高职院校建立了开放型的公共实训平台,旨在为学校教学、焊接行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焊接技能实训中心提供了TIG焊实训工位10个、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实训工位10个,其中TIG焊工位属于两用型,即可作为焊条电弧焊实训。该实训中心,主要可以分为示范操作区、多媒体教学区以及讨论区,实现了教、学、做、研的一体化发展。

  2.焊接生产性实训车间

  经由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调研、企业专家建议征求,该院校决定完全按照当前企业实际生产车间的模式建立焊接生产性实训车间,从而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目前,该校焊接生产性实训车间占地超过2000m2,具有两部行车(分别为10t、30t),20多台套不同种类的焊机,此外该实训车间还配置了液压剪板机、数控切火焰/等离子切割机、装配平台以及埋弧焊接中心等等大型的生产设备。焊接生产性实训车间内的设备配置基本与重装企业相符,大大满足了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能够自主生产30t以下焊接结构件产品。

  经由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为院校提供一些产品的图纸、技术,而学校可组织学生在焊接生产性实训车间内进行生产,完工后交由企业进行检验,合格后则由其进行回购,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体会到焊接产品制造的经验,缩短后期的就业适应期[3]。

  3.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也是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企业的实际生产氛围。该院校与当地某重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进行设备共享,学生能够提前到企业内部进行学习、体验,为其后期职业规划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应用效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该院校为大量企业输送了大批的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其中,不少学生一毕业就直接投入了核电设备焊接生产中,企业好评不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基本条件。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严格遵循先进性、职业性以及服务性、开放性等原则,积极展开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教学、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姜泽东.高职院校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4,33期:24-24.

  [2]杨新华,杨兵兵.高职院校焊接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第10期:45-46.

  [3]姜泽东,陈保国,史维琴.高职学院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9,第20期:38-39.

  陈城洋 玄兆丰 杨成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