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产后出血,护理,并发症
  • 发布时间:2015-08-17 14:45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本组56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 预防措施 并发症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大致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2]。本文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56例产后出血病人,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18例;年龄22岁~35岁,平均年龄26.5岁;孕周27~45周,平均39.5周。剖宫产18例,顺产38例;子宫收缩乏力致出血45例,胎盘因素致出血5例,软产道损伤致出血4例,凝血功能障碍致出血2例。进行正规产检者42例,未进行正规产检者14例,其中产检1~3次者15例。

  1.2 出血量测定方法

  采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结合。阴道分娩出血量测定采用容积法直至产后2小时。产后2小时及术后回病房以会阴垫集血,也用称重法计算。

  1.3 护理

  1.3.1 组织管理

  建立完善的抢救组织,成立抢救小组, 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要求产科护理人员熟悉掌握各种妇产科危重病人抢救常规和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加强各种急救物品、设备、药品的管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完好率达100%,有专人负责,有检查登记,用后及时补充、维修。

  1.3.2 一般护理

  (1)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卧、吸氧、保暖。(2)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尽可能选用大号针头穿刺。必要时行静脉切开,以确保能快速输液输血[3]。(3)立即抽血,做血型,血交叉输血的一切准备。(4)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准确估计并详细记录出血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有无压痛,恶露量、色、气味;观察腹部或会阴伤口情况及护理;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动态,有利于正确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5)做到忙而不乱,沉着应战,有条不紊的配合医生抢救,及时记录医嘱,杜绝遗漏[3]。(6)尽量使产妇精神愉快,生活舒适,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PVP-Ⅰ液消毒会阴1~2次。

  1.3.3 胎头娩出后的护理

  胎头娩出后立即常规预防性使用催产素20U,肌肉或静脉滴注。有控制地牵拉脐带直至胎盘娩出,必要时提前娩出胎盘。通常情况下,胎盘多在胎儿娩出5~15 min后自然娩出,但对胎盘尚未娩出,阴道流血量较多者即使距胎儿娩出时间较短,也应尽快设法娩出胎盘或用人工剥离法娩出;对胎盘未娩出也无出血者,可等待20~30 min,边等待边观察,一有出血现象发生,应及早取出胎盘。

  1.3.4 胎盘娩出后的护理

  胎盘娩出后常规预防性宫颈注射催产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加强应用宫缩剂并维持应用,常规腹部加压沙袋。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等,可在确定血压不高(不高于18/12 kPa时)口服米索前列醇,宫颈注射或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宫颈注射欣母沛。

  1.3.5 抢救护理

  产后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最好予以面罩给氧,流量为4 L/min~6 L/min,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平稳。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采配血,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做好记录。

  1.3.6 心理护理

  一旦产后出血发生,产妇会表现出异常惊慌、恐惧、手足无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医护人员,但由于出血过多与精神过度紧张,有些产妇很快进入休克昏迷状态[4]。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善于把握时机,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配合抢救。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了解其各种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宫缩乏力的原因除生理、病理因素外,有许多心理因素。如产时精神紧张,担心是否顺利分娩,胎儿性别是否理想,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疏导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孕产妇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2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2.1 妊娠期

  (1)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治疗高危妊娠或早孕时终止妊娠。(2)对高危妊娠者,如妊高征、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孕妇应提前住院。

  2.2 分娩期

  (1)第一产程:防止产程过长,保证产妇基本需要,避免产妇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保证产妇休息。(2)第二产程:严格无菌操作;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3)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2.3 产后期

  (1)产后2 h内,产妇仍然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因为80%的产后出血是发生在这一时间。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2)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3)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4)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产妇的保暖。

  3 结果

  本组56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产后出血的防治非常重要,妊娠期做好宣教,指导孕妇合理营养,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及时发现易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予以恰当地预防治疗,对减少产后出血有重要的意义。产科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地做好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同时必须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才能确保抢救成功。

  产后出血往往有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妇产科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在整个妊娠期,尤其是分娩期对孕产妇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深入地与孕产妇交谈,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并开展家庭式产房,全程陪伴孕产妇,有利于增强孕产妇对顺利分娩的信心,使她们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唐新华.产后出血的病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杂志护理,2011,4(12):27.

  [3]唐金兰.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673.

  [4]王海燕.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7C):19281929.

  曹斌 何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