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排便体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耗氧量
  • 发布时间:2015-08-19 13:17

  【摘要】目的:探究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患者进行研究,针对这23例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测,利用心电图主要对患者的25次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其中采取平卧位排便的患者人数为10例,而采用半卧位排便的患者人数为13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排便的情况下,心率、血压以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就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到,平卧位排便患者的排便时间平均在11.25min,明显少于半卧位患者的排便时间,另外,平卧位患者排便的费力程度要明显的小于半卧位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9,P=0.892)。就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心肌耗氧量来看,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排便过程变化较为一致。而就两组患者排便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来说,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各个时段的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趋同。结论:就研究分析的结果可以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平卧位排便无法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以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情况,因此,采用半卧位排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排便则较为理想。

  【关键词】排便体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耗氧量 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较高,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并发症的诱因有很多中,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排便困难。要想能够有效的遏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并发症,就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计划,同时对患者的卧床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患者最佳的卧床时间通常在1-3d,然后就可以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而在此期间,患者的排便都需要在床上进行。但是,就卧床排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情况是否有利还是有害还有着很多的争论,所以,本文就依据笔者所在医院近半年收治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排便研究,对不同的排便体位对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的影响进行合理的分析,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进行研究,这23例患者经过检验分析,均符合研究的标准需求。在患者病情发作的1-5天的时间内,患者都进行过自主的排便,除了服用泻药之外,并没有采取任何形式的辅助排便方式。患者均意识清醒,能够自主进行排便控制,所有的患者都没有过往的腹部病史,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不同体位排便情况的研究。其中10例患者采用的是平卧位排便方式,而另外的13例患者采用半卧位排便方式,对两组患者在各个时段排便情况下,心率、血压以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9,P=0.892),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的日常排便习惯和排便次数进行有效的记录,同时对患者的便秘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利用心电图对患者排便情况下各个段位的心率、血压以及心肌耗氧量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而就排便的过程而言,可以将其分为平静状态、便前、便前准备、便中前期、便中后期、便后整理、便后5min以及便后30min这8个段位,并对这8个段位的血压、心率以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具体的记录。同时在患者排便完成之后,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详细的询问。

  2 结果

  2.1 不同体位患者排便的基本情况

  就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到,平卧位排便患者的排便时间平均在11.25min,明显少于半卧位患者的排便时间,另外,平卧位患者排便的费力程度要明显的小于半卧位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9,P=0.892)。

  2.2 不同体位排便过程中各时段心率、血压的比较

  就两组患者排便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来说,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各个时段的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趋同。

  2.3 不同体位排便过程中各时段心肌耗氧量的比较

  就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心肌耗氧量来看,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排便过程变化较为一致。

  3 讨论

  3.1 排便体位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由于AMI患者心肌对刺激的耐受能力差,氧供需平衡及心肌稳定状态的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多采取较为保守的做法,即排便体位由平卧位、半卧位到床旁便椅逐步过渡,以防止在排便准备和便后整理中因体位的较大变化,使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也防止因坐起时头部抬高,造成上身静脉回流量增加,血压、心率上升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等现象,以降低排便风险。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排便体位者排便时间分别为(13.604-7.76)min和(15.464-8.0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种体位的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和心肌耗氧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提示平卧位排便在减少AMI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维持心率、血压平稳方面较半卧位并无明显优势。

  3.2 半卧位排便较平卧位排便更具优越性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平卧位排便并不能有效减少排便过程中心肌耗氧量、心率、血压的增加。然在观察中,平卧位患者在排便时常会有抬高床头的要求。排便时,患者臀下置入便盆,臀部上抬,使患者排便时难以协调用力,增加了排便困难的程度,而半卧位排便更接近排便的习惯体位,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3 更新护理管理观念,加强对AMI患者排便时卧位的健康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平卧位排便不仅不能减轻AMI患者的心脏负荷,反而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因此,护理管理者应以科学为依据,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程序,加强对AMI患者排便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在有效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白丽滨,陈秀丽.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02)

  [2]亢君,李加宁.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程序化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4(03)

  [3]关继红,胡斌,杨喜山.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2(17)

  吕维娟 石晶 万京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