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脑瘫儿童康复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脑瘫,康复治疗
  • 发布时间:2015-08-18 07:31

  【摘要】脑瘫对于我们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世界上对于脑瘫康复研究的历史有一百多年了,在脑瘫康复的研究上也取得过一些成就,但脑瘫的康复治疗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伴随着国内外医疗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脑瘫儿童康复研究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脑瘫儿童的康复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脑瘫儿童康复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脑瘫儿童 康复治疗 发展趋势

  脑性瘫痪的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脑性瘫痪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脑瘫研究机构组织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脑性瘫痪诱发因素复杂,发病症状也多种多样,且脑瘫患儿数量庞大,专门的医疗机构设置又无法充分满足康复治疗的需求,目前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一、我国目前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研究的特点及现状

  现阶段我国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研究在研究机构、研究队伍、研究对象以及疗效的评估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研究机构方面。我国近几年来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研究机构在数量上明显增多,除传统医疗机构外,许多民间康复机构组织与研究协会也加入到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研究中来,并且随着国内外项目合作与信息交流的加强,一些跨国合作的脑瘫康复研究项目与脑瘫儿童康复研究机构也相继出现。

  研究队伍方面。近年来我国从事脑瘫儿童康复研究工作的队伍不断壮大,除医学领域外还涉及了生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一些社会工作者与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也成为队伍的主要力量,但主要的研究方向依然以医学康复为主,忽略了教育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作用及重要性,造成了医教脱离的局面,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教育手段的应用研究的发展。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研究还集中于对学龄前儿童的康复治疗研究,而对于学龄儿童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在学龄脑瘫儿童的教育治疗与康复治疗方面的投入也不能满足学龄脑瘫儿童在接受正常教育与康复治疗方面的需求。

  在康复疗效的评估方面,我国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在疗效评估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在评估模式上大多采用功能性评估的方式,而课程目标评估的模式常常被忽视。评估模式与评估标准不能统一,不利于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技术交流与研究工作。

  二、现阶段常用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法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虽然目前脑瘫的问题仍不能彻底根治,但经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可以通过一些康复手段对脑瘫患儿的身体功能进行改善,帮助脑瘫儿童恢复一定的生活能力。

  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法现阶段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1.医疗康复常用手段:

  外科手术治疗,通过采用矫形手术来改善、消除患儿的功能障碍,如肌腱延长术、神经肌支切断术、脊神经切断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促进脑代谢的活脑素为代表,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神经生长肽等脑神经细胞营养药,以利于患儿神经机能的恢复;对痉挛型可用巴路芬、肉毒杆菌毒素等降低肌张力,对手足徐动型可配合使用安坦、左旋多巴等多巴胺类药物;对髓鞘发育不良的瘫痪可给予糖皮质激素配合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有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高压氧治疗及经络导平治疗、激光、水疗、生物反馈疗法等。

  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应用,采用特殊装置或人工方法帮助患儿改善肢体功能或替代已受损的功能,常用的辅助器具有: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长短下肢矫形器、拐杖、轮椅等。

  中医治疗,中医、药对脑瘫康复有一定的疗效,如推拿、穴位按摩、穴位针灸、经络导平疗法、头针治疗等。

  除以上疗法外,医疗康复还常通过运动治疗法、作业治疗法、言语治疗法、音乐文体疗法、和感觉统合疗法来帮助脑瘫儿童康复。

  2.教育康复常用手段:

  教育康复手段的应用几年来才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以往的脑瘫儿童康复研究都是以医疗康复手段为主要研究方向,而随着教育康复手段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积极影响,教育康复手段的研究力度也逐渐加大,并已经取得了一些的成果。医疗康复手段的主要功能是从人体生理角度通过医疗手段的治疗与药物的干预,改善脑瘫儿童的身体功能,而教育手段则是注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训练,通过教育对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身体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逐步达到使脑瘫儿童独立生活、融入社会的目标。

  教育康复手段主要针对的是儿童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交流障碍、智力低下、情绪行为性格异常等问题。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或是特殊学校教育两种模式,通过多种综合教育手段,对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动作模式等进行训练,使其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

  在对脑瘫患儿的教育康复治疗中,要注意几个原则:及早干预,以防止脑瘫儿童的继发性残疾,减轻脑瘫儿童的残疾程度,这一原则更注重家长的参与;寓教于乐,将教育康复与游戏娱乐相结合,激发脑瘫儿童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注重脑瘫儿童的个体性,要充分了解每个脑瘫儿童的具体病情,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制定,以确保康复训练适应脑瘫儿童的实际病情,提升教育康复手段的效果;集体性,在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中还要注重集体的作用,通过集体活动中的互相帮助与互相协作,是脑瘫儿童有意识的融入到集体中,激发他们与人交流互动的积极性,训练脑瘫儿童在生活与集体交往中的能力。

  3.教育康复的基本方式: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集体的、游戏式的综合康复方法,是在较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下通过教育学习的主动形式,利用认识、感觉交流的方式,对患儿日常生活给予各种刺激,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人体器官各部分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大脑的统合作用,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

  音乐治疗:患儿可以随着优美的旋律学习发音、唱歌、动腿、动手,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及运动的技巧、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脑瘫儿童康复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脑瘫儿童康复研究中,教育康复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将会逐渐增加,将教育手段与医疗手段相结合。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将会继续增加,并且机构的康复治疗能力也将不断的加强,完善的社区康复体制将会逐步建立,形成家庭与社区相结合、医疗与教育并重的康复模式,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更加便利更加完善的社会条件。康复研究的对象年龄上也将更加注重学龄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研究,并建立适合脑瘫儿童教育的专门性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使学龄脑瘫儿童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与康复训练。建立完善脑瘫儿童档案系统,对脑瘫儿童的详细情况进行整合,便于康复治疗的研究与康复方案的制定。建立统一的评估模式,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分析,便于各康复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比较与项目合作,这将有效的推动脑瘫儿童康复研究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袁莺.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3)

  温慧 付晓宁 曹林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