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对比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人工流产,药物流产
  • 发布时间:2015-08-19 15:09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方式方法并观察作用效果。方法研究中选取104例自愿终止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人工流产组与药物流产组,其中人工流产组采用负压吸引术进行人工流产,对药物流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对比两组流产效果。结果人工流产组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结论人工流产能够取得更高的完全流产率,而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但药物流产操作更简便且不会对子宫内膜造成过多的人为损伤,因此它们各有优势,在临床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流产方式。

  【关键词】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 出血 不良发应

  在临床工作当中,有很多情况都需要对早期妊娠进行流产处理,以终止妊娠,例如意外怀孕、因疾病不宜继续妊娠、预防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等等。但流产对孕妇的影响非常大,必须要选择最合理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流产操作,以减少流产对她们带来的身心伤害。作者所在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以观察它们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研究中随机性选取作者所在卫生服务中心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接收的104例自愿终止早期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停经时间均不超过49天,排除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一切禁忌证,排除合并其他脏器疾病与恶性病变者。将104例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人工流产组与药物流产组(各52例),其中人工流产组年龄18岁~42岁,平均(27.6±3.8)岁,停经平均时间(37.2±2.7)天;药物流产组年龄19岁~41岁,平均(27.2±3.4)岁,停经平均时间(37.1±2.5)天。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停经时间等各项临床资料基本保持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分组,对人工流产组采用负压吸引术进行人工流产,对药物流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人工流产组流产方法

  采用负压吸引术并按照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规程,术毕留院观察2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促宫缩剂3天到5天。

  1.2.2 药物流产组流产方法

  第1天早上给予药物流产组研究对象50mg米非司酮空腹口服,晚上再加服25mg,连续用药2天,第3天早上给予其0.6mg米索前列醇空腹口服,同时加强对研究对象的体征观察,例如血压、脉搏以及体温等,一般4小时到6小时后,即会排出胎囊,并准确记录其排出时间与完整性。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流产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时间与出血量。

  流产效果评价参考一下标准:胚胎组织完全排出、消失,阴道出血逐渐停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转阴,为完全流产;胚胎组织未完全排出,阴道出血情况持续不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未转阴,子宫有残留组织,需做清宫处理,为不完全流产;无任何胚胎组织排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续升高、孕囊继续增大,为流产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人工流产组研究对象完全流产50例,不完全流产2例,流产失败0例,完全流产率96.15%。药物流产组研究对象完全流产42例,不完全流产7例,流产失败3例,完全流产率80.76%。两组完全流产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人工流产组有10例研究对象出现了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9.23%,药物流产组有24例研究对象出现了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6.15%,而且人工流产组的不良反应时间更短。经统计学分析,人工流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

  人工流产组流产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4.2±1.6)天,药物流产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11.2±2.8)天,人工流产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药物流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另外,据出血量统计,人工流产组出血(7.2±2.7)ml,药物流产组出血(17.2±4.8)ml,人工流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药物流产组,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

  3 讨论

  在一些情况下,孕妇自愿或必须得要终止妊娠,为达目的就必须对她们进行流产处理,目前临床常用的流产方式有药物流产与人工负压吸引术流产。在药物流产中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或蜕膜的孕激素受体,是孕酮的竞争性阻滞剂,导致蜕膜细胞变性坏死,血管水肿受损,并使子宫颈软化扩张。米索前列醇有诱发子宫收缩和软化宫颈的双重作用,促使宫颈松弛、宫口扩张及妊娠物的排出[1]。从本文的研究来看,人工负压吸引术流产能够取得更高的完全流产率,而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但其缺点是会对孕妇进行侵入操作,给孕妇子宫内膜造成较大的人为损伤,又由于要接受手术,所以孕妇身心压力也会明显增加。而药物流产的操作非常方便,不会对子宫内膜造成过多的人为损伤,孕妇的身心压力更小,所以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药物流产[2]。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各有优势,双方都不能完全替代彼此,在临床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流产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春芳.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67例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21):148.

  [2]孙永红,金丽杰,王楠.无痛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5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216.

  章雅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