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检测及临床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白介素6
  • 发布时间:2015-08-19 15:22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检测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本次分析的实验组,另选取40例正常人作为本次分析的对照组,并对两组检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进行检测,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检测患者经过检测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为(15.32±3.41)mg/L;对照组为(6.91±0.97)ng/L。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检测患者之间的检测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血清白介素6的检测后,能够依据其检测结果对患者的当前的病情及预后进行治疗,血清白介素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白介素6检测 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症状为[2]: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活化以及分化,进而使患者自身产生了多种抗体。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其细胞因子网络存在着失调的现象。血清白介素6是近十余年来才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其既能由免疫细胞产生,例如: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又可由非免疫细胞产生,例如: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管细胞等[3]。在临床中,血清介素6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本次分析的实验组,另选取40例正常人作为本次分析的对照组。在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年龄为25至36岁,平均年龄为(30.54±6.23)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为25至35岁,平均年龄为(30.12±5.28)岁。两组检测患者均自愿接受血清白介素6的检测。两组检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检测患者均在第二天清晨时,取第一尿进行尿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为双缩脲法,检测试剂由北京中生公司提供,仪器为Au560(日本生产)。除此之外,取两组检测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待血液凝固后,将血液中的血清分离开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进行检测,检测试剂由海南华美生化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为∑960(日本生产)。

  1.3 观察指标

  两组检测患者经过检测后,对其血清白介素6检测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在这80例血清白介素6检测患者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在这80例血清白介素6检测患者之间,在经过骨密度检测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两组检测患者经过检测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的水平为(51.82±17.36)u/ml;对照组患者为(10.24±4.81)u/ml,两组检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蛋白质的测量,将实验组患者分为两组,24小时尿量大于0.5g患者为Ⅰ组,共有22例患者;24小时尿量低于0.5g患者为Ⅱ组,共有18例患者。此Ⅰ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值为(56.42±6.74)u/ml;Ⅱ组患者为(36.42±3.81)u/ml,Ⅰ组和Ⅱ组之间的血清介素6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治疗20天及30天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值为(39.82±6.42)u/ml、(28.41±4.92)u/ml,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清白介素6属于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是由单核细胞、多种活性细胞以及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分泌而形成的,其参与的范围较广,如造血系统、机体神经系统以及淋巴组织等。国外有关报道称[4],血清白介素6可作为心粘液瘤中的瘤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其关节滑膜细胞会产生出血清白介素6。在Castleman病中,血清白介素6能够从其病变淋巴结的发生中心中产生出,若将受累淋巴结进行手术摘除后,其血清白介素的水平值会有所下降[5]。在本次分析中,实验组患者中的Ⅰ组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值明显高于Ⅱ组,充分证明了血清白介素6可通过患者的肾小球膜细胞而产生。

  综合以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经过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后,其血清白介素6的水平值有明显下降,证明了激素可以对患者机体内所产生的血清白介素6细胞的活性进行抑制,进而降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由此可证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血清白介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期之间的作用及机理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晶晶,汪国生,李向培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α、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09-114.

  [2]杨旭燕.Th22细胞及细胞因子IL-2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初探[D].浙江大学,2013.

  [3]黄志芳,李新伦,李红霞等.Th17细胞及白介素-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J].空军医学杂志,2014,(1):28-30.

  [4]蔡文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7和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3.

  [5]黄丽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免疫检查结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191-192.

  孙晓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