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妇产科,护理风险
  • 发布时间:2015-08-21 14:27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以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妇产科发生的25例护理风险事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查找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在25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其中工作年限为1~2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52%;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上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16%;工作年限为3~10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4%~12%。前两者发生护理风险几率显著高于工作年限在3~10年护理人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风险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工作涉及环节较多,管理的难度较大,很多隐性风险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很容易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进而引发医疗纠纷。为了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本文对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妇产科25例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妇产科发生的25例护理风险事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2 方法

  各个护理单元依据医院规定,对每个季度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上报,由护理部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讨论与定性,分析护理风险发生原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登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x2进行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的分类

  在25例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中,经过护理部的讨论与定性,其中接错、多注、错注与漏注液体为12例(48%);电脑漏输与错输医嘱为8例(32%);压疮发生为3例(12%);输液外渗及局部肿胀为1例(4%),口服药物发错为1例(4%)。输液错误和电脑输出错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压疮发生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风险和工作年限的关系

  在25例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中,在25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其中工作年限为1~2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52%;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上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16%;工作年限为3~10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几率为4%~12%。前两者发生护理风险几率显著高于工作年限在3~10年护理人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风险的因素

  通过对25例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在25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其中有12例与护理人员有关,其比例为48%,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9例与护理技术有关,其比例为36%,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的经验有限;4例与管理有关,其比例为16%,其发生原因主要为管理意识淡薄和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3 讨论

  3.1 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原因

  3.1.1 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因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风险主要是由于其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从工作年限角度分析,工作年限1~2年与工作年限10年以上护理人员发生护理风险几率较高,其中工作年限1~2年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较少,不熟悉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没有严格落实“三查七对”,而工作年限10年以上护理人员则容易在工作中产生懈怠心理,工作的责任心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护理风险。

  3.1.2 技术方面的原因

  新入职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和工作经验有限,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存在不足,没有完全掌握药品的禁忌证与适应证,健康宣教的效率较低,从而容易发生护理风险。

  3.1.3 管理方面的原因

  医院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三查七对”等制度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对护理工作完成质量监督不力,这些都为发生护理风险埋下了隐患。

  3.2 妇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2.1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妇产科护理工作繁琐且难度较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所以医院需要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提高其专业技能。例如医院可以采取带教方式、操作示范或者定期培训方式等,帮助新入职护理人员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熟悉急救产妇操作流程,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金相挂钩,在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其责任意识。

  3.2.2 注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了解护理知识,注重询问患者的需求,保护患者的隐私,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形态,消除手术及护理过程中的顾虑,提高患者对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

  3.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医院需要加强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的建设,并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范、奖惩机制和考核评分的标准等,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为提高护理工作的管理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医院需要做好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可以得到贯彻落实,对护理工作中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良事件,需要按照逐级上报的流程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补救及整改措施,将产生的不良后果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韩瑞桃.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5,15:2136-2137.

  [2]谢胜菊.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215.

  [3]冯玫.浅谈妇产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05:229-230.

  [4]潘敏玲.妇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1203-1204.

  管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