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尾蚴病患者并发精神异常的护理干预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脑囊尾蚴病,精神异常,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8-20 15:25

  【摘要】目的研究脑囊尾蚴病患者并发精神异常的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囊尾蚴病患者选取脑囊尾蚴病患者,均并发神经异常,共5例,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分值及抑郁分值变化,观察疗程。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抑郁分值、焦虑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患者疗程平均约35d。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囊尾蚴并发精神异常患者精神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囊尾蚴病 精神异常 护理干预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在人体脑组织寄居被称作脑囊尾蚴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和脑囊尾蚴病,脑组织内寄居最严重。80%的脑囊尾蚴病为脑实质型,囊尾蚴多在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寄居,癫痫是该类脑囊尾蚴病的常见症状[1]。并发精神异常的脑囊尾蚴患者护理及治疗十分棘手,需要提高护理质量以协助治疗。笔者研究了心理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从来我院诊治的并发精神异常的囊尾蚴病患者中选取脑囊尾蚴病患者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10~65)岁,平均(35.7±3.4)岁;病程(0.5~2)年;偏执型、抑郁型、多疑型、焦虑型分别为1例、1例、2例、1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囊尾蚴病的诊断标准;有带绦虫病、囊尾蚴病流行区旅居史或带绦虫病史,或与带绦虫病患者密切接触史;MRI或CT及免疫检验确诊。患者接受干预前后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变化,P>0.05前后比较具有分组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除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发热处理等常规护理外,另行心理护理:①保证良好的病房环境。尽可能使患者在单间病房,尽量避免大病房各种抢救引起的干扰。②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朋友的身份进行心灵交流,安慰、开导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医护人员不可在患者旁边谈论病情以免给患者造成精神刺激;使用积极的语言和正面例子增强患者康复信息,耐心解答疑惑;给予暗示性的鼓励及激励性动作和语言;使用舒缓的轻音乐使患者放松情绪,催眠、镇静。③大发作时紧急处理。大发作时使患者平卧,必要时使用束缚带,解开患者裤袋及衣领,行安定注射,给予吸氧,发作结束后,使患者休息再行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使用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对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态进行评分(抑郁值≥50分为抑郁,焦虑值≥50分为焦虑),记录患者治疗时间,计算5例患者治疗平均用时。

  1.4 统计学分析

  将已收集数据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时以“x±s”形式将数据录入,计数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2检验,当P<a(α=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精神状态对比

  护理后,患者抑郁分值、焦虑分值明显降低,P<0.05患者基本拜托焦虑及抑郁情绪。

  2.2 5例患者治疗经治疗和护理,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平均疗程为(67.42±7.01)d。

  3 讨论

  脑囊虫病中以癫痫型居多,囊虫在患者大脑皮层寄生,通常难以发现神经系统局灶征状。CT下可见多个小圆形密度增高阴影或降低阴影,也有脑室缩小或脑室扩大现象。本次研究发现5例患者护理前焦虑分值、抑郁分值均严重超过50分,说明患者均焦虑和抑郁症状严重。脑囊尾蚴病并发精神异常主要因素有:病发后呈发作性癫痫,患者颅内压持续增高,出现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生活能力快速下降,社会活动减少,患者信心受到打击;病变严重损害大脑功能,导致丘脑下部功能异常,去甲肾上腺皮层神经元及通路受到严重影响,神经递质合成降低[3];以上因素对患者生命和自尊心构成威胁,病人出现异常心理反应,多有焦虑和抑郁症状。

  本次研究中5例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该种护理方法重在通过各项措施干预患者心理。病房环境可影响患者情绪,因此要尽可能减少不良刺激因素,保持室内安静,使患者不受外界干扰。心理干预方面重在使用暗示性的语言和动作激励患者,积极、鼓励性的动作和语言课对患者大脑皮层及整个机体正性反应产生良好刺激,提高患者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和医生。音乐疗法能通过舒缓的音乐减少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患者处于应急状态时使用音乐疗法可以平缓患者呼吸,稳定心律、血压,使各种治疗操作顺利开展,并可影响内咖肽等物质释放,起到催眠、镇静作用[4]。上述措施综合应用使得研究组患者焦虑值、抑郁值分别降至(50.20±2.41)分、(53.25±3.47)分,与护理前的(58.81±6.81)分、(59.54±4.70)分形成显著差异,P<0.05。说明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本次5例患者平均接受(67.42±7.01)d治疗,患者均痊愈,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有效干预患者心理,缓和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治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虹英.多囊型脑囊尾蚴病的护理[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4,12(3):167-168.

  [2]李晓筠.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6):334-335.

  [3]宋慧颖.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患者肺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9-11.

  张雁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