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体会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腹股沟疝,小儿,腹腔镜手术
  • 发布时间:2015-08-18 08:23

  【摘要】目的:总结本科室应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单孔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的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10~40分钟、平均16分钟,术后2~4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81例电话随访三月,无一例出现复发及并发症9例失访。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较小、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并能在术中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的特点。

  【关键词】腹股沟疝 小儿 腹腔镜手术

  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自上世纪初以来经腹股沟区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 (以下简称传统手术)被公认为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1981年小儿腹腔镜先驱StevenGans访问北京,中国开始腹腔镜在小儿方面的应用。但由于小儿腹腔的特殊性,小儿年龄越小腹腔空间相对越小,长时间高压气腹对小儿造成危害,使小儿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落后于成人[1]。而由于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方面因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掌握,在国内得到广泛开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9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9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5例,年龄从10个月至8岁、平均2.5岁;单侧疝81例,双侧疝9例,其中11例单侧疝患儿于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术中一并处理。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头低平卧位,于脐下缘作一长约5mm 的切口,建立气腹,腹腔气腹压力维持在6~10 mmHg,置入观察镜,查看双侧内环口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双侧腹股沟疝。后在腹股沟内环体表投影处以20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刺破皮肤,以自制尖端带弧形硬膜外穿刺套管针垂直刺入腹膜外,后在腹腔镜监视下绕行内侧半周,并从表面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后刺入腹腔,经穿刺鞘内置入7号慕斯线,退出套管穿刺针,同法绕行疝环外侧。术中注意保持两次刺出腹腔内及腹膜外均为同一通道,后用特制钩针经穿刺鞘内勾出7 号慕斯线,排空疝囊积气,再次腹腔镜观察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未被套入后,体外经皮肤穿刺孔收紧、提出并打结结扎线,将线结置于皮下,剪断丝线。再次观察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未被套入后,排空气腹,退出5mm trocar,肚脐部伤口可吸收4—0丝线缝合一针。

  2 结果

  90例患儿均一次性取得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约15~20分钟,双侧疝手术时间约25~40分钟。术中大部分患儿无明显出血,部分患儿有少量出血,主要是在穿刺针绕行疝环时出血。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下床活动,术后无需止痛。术后2~3天即可出院。术后81例电话随访至今,无一例出现复发及并发症,9例失访。

  3 讨论

  传统手术在腹腔镜未发明前一直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经典术式,被广泛接受,但传统手术由于需要解剖腹股沟管,创伤较大,并可能出现阴囊血肿、切口下血肿、输精管及附睾损伤及术后睾丸萎缩、局部瘢痕粘连等。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由于不需要解剖腹

  股沟管,创伤较小,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且出现阴囊血肿的几率较小或者不出现。且由于是在腹腔镜指引下,局部可以放大观察,因此出现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的几率相对较小[2]。在本组患者中,部分患者因曾经使用疝气带压迫或多次出现疝崁顿情况,导致内环口出现增厚、瘢痕等情况,在腹腔镜下仍然较难分辨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对于此种情况,在穿刺针绕行疝囊内侧时,应谨慎、小心,必要时需用自制牵引针牵引内环口腹膜。术后随诊半年,未见复发。

  小儿由于其生理特殊性,腹腔空间较小,腹腔内压力对小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较大,在气腹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少许的压力增加,都会引起患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巨变。因此术中应严格控制好气腹压力,以6~10mmHg 为宜。患儿在麻醉诱导时一般都会有气体进入胃肠道,使腹腔空间缩小,腹腔压力增大,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时间。因此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应按压患儿上腹部,以减少气体进入胃肠道。也可术前晚给予开塞露通便,术中无需采取头低足高位,既可完成手术。

  由于小儿腹股沟疝发生原因是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并无腹股沟管薄弱因素,因此无需修补腹股沟管,仅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在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绕过疝囊的丝线,位置尽量靠近腹腔内,在疝囊上方之两次穿刺点位置尽量靠近,防止结扎时中间被套入的组织过多,疝囊结扎不牢靠,易致术后复发。在结扎丝线前应先排除疝囊内气体及液体,否则应以注射器抽出疝囊内气体及液体,防止术后出现阴囊水肿。在收紧丝线后先不打结,先观察内环口有无内缩形成盲带,如有则提示丝线位置过低,应重新穿刺。由于患儿好动,术后易致腹腔压力增高,或者结扎丝线术中有磨损,所以术后可能出现丝线断裂,使手术失败。因此结扎疝囊时,最好使用质量较好的7号丝线,以防止丝线有断裂。

  总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由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及复发几率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今后将可能取代传统手术,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吴荣德,刘润玑,于启海等.全国小儿腔镜微创外科新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8(25、4):366-368.

  [2]梁健升,李宇洲,姚干.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1500例[J]中国内镜杂志,2003,9(10);39-40.

  李育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