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电针夹脊穴,颈椎病
  • 发布时间:2015-08-20 13:06

  【摘要】目的: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诊治的6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3例患者,对照组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电针夹脊穴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针夹脊穴可以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针夹脊穴 颈椎病 治疗效果

  颈型颈椎病是颈部出现僵硬、疼痛的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近几年来,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不再仅限于中老年人,许多青少年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当前许多医院的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治疗时间长、疗效不显著、停药易复发、治疗反复等不足。为了更好地治疗颈椎病,本文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诊治的6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33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层于18~65岁,平均年龄为(32.85±5.8)岁;病患病程为0.6~7年,平均病程为(3.2±0.5)年。对照组33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层于20~70岁,平均年龄为(33.85±5.9)岁;病患病程为0.5~8年,平均病程为(3.3±0.6)年。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电针夹脊穴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患者治疗取的穴位为颈部的夹脊穴和风池穴。在对患者的颈部进行酒精消毒之后,患者坐在椅子上,医者选择细度为0.35 mm×25~45毫米的细针进行针刺,特别是颈夹脊穴要沿着脊柱的走向,然后以75度的斜角刺入患者的皮肤,其刺入的深度为1.0寸。接着风池穴要沿着侧鼻尖的方向,斜着刺入患者皮肤的深度为0.5~0.8寸。最后得气之后,要在颈部的脊穴和风池,使用SDZ-II型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在使用仪器时,要把仪器的同对电极放在患者颈部同侧的夹脊穴上。治疗时使用疏密波进行振动患者的穴道,其频率在10~12荷磁之间。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不适,要逐渐加强的方法,选择的电流强度要以患者可以接受为限度。在治疗过程中,保留针刺半个小时。其治疗数量为一天一次,以十次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之后观察患者的颈部的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全部消失,颈部复查显示正常。显效:患者颈部僵硬、疼痛的症状有所好转。有效:患者颈部症状减轻,还存在轻微疼痛。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僵硬、疼痛的症状与治疗之前无异。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于各项的数据资料展开分析、统计讨论,每一项的参数都使用( )表示,进行t检测,X2表示计数资料,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成绩评分对比

  经过两组的治疗成绩评分情况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组33例患者,治疗前的成绩评分为(13.26±1.82)分,治疗后为(27.21±1.17)分,其差值为(7.23±1.02)分;对照组治疗前的成绩评分为(20.10±1.15)分,治疗后为(25.23±0.85)分,其差值为(4.11±1.13)分。实验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两组的治疗效果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组有33患者,其中治愈人数7例,显效为19例,有效为7例,无效为0例,总有效人数为33(100.0%)例;而对比组有33例患者,其中治愈人数3例,显效为15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人数为30(93.8%)例.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8%,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颈部的脊穴和风池,使用SDZ-II型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并辅助使用针刺的方法进行刺激穴位。其治疗过程比较简单,无副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和治疗的有效率。经研究可知,实验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8%,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这也可以说明使用电针夹脊穴可以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史榕荇,李辉,于战歌,张丹妹,胡晟,唐学章.颈夹脊、腰夹脊加头针为主穴电针治疗抑郁症3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15)

  [2]戚秀杰,蔡玉颖.头穴丛刺结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眩晕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07)

  [3]路阳,黄钰玲,倪瑛.电针刺激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四川医学.2013(05)

  [4]茅贝珍.颈夹脊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04)

  [5]罗莎,勾芳.循经扣刺联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02)

  赵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