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妇产科切口美容缝合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妇产科,美容缝合
  • 发布时间:2015-08-19 15:18

  随着社会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健康和身体的完美,特别是女性对待自身的形象更是极为重视,更加追求生活的完美。我院为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对来我院妇产科进行生产的产妇行手术切口的美容缝合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具有伤口感染少,手术时间短,切口对合良好,腹壁瘢痕小,术后无需处理等多种优势,还可以大大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产妇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一致好评,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大力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产妇享受到切口美容缝合所带来的好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年龄在18至48岁之间,其中剖宫产30例,会阴侧切20例,子宫切除术10例,附件切除术20例。

  1.2 方法

  术后,采用0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及皮下脂肪组织,如为瘢痕切口,切除瘢痕组织,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并用乙醇做消毒处理。采用3-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打结处选在切口内下缘真皮层内,并在真皮层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在对侧切口缘反折两针,最后拉紧缝合线,减掉线头,勿将缝合缝暴露于皮肤外表。针对不同的病人在术后给予不同的抗生素静滴一到三天,三天后对切口进行换药消毒处理,观察无恙即可安排出院。

  2 结果

  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患者在短期内都已经痊愈,并且切口无明显瘢痕,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本院在患者出院一个月后对80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中,并无出现切口红肿情况,同时,患者切口处也无出现开裂、硬结等情况,并且切口对合较为良好,没有明显疤痕,其中两例患者出现皮肤线样隆起,至出院后第三个月后在此随访,线样隆起现象已消失,术后次日对患者切口更换敷料碘伏消毒,所有患者均无针脚炎及切口裂开,切口局部瘀血水肿呈炎性反应者3例,2例给予抗炎及理疗后痊愈,1例重者清创取出缝线后很快愈合。患者在下地活动后即可安排出院,出院前更换敷料,检查切口有无红肿渗出,住院时间平均缩短2天左右。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命健康和身体完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女性对身体的瘢痕更是如临大敌。而以往传统的妇科手术并不注重度人们身体的完美,手术后留下的瘢痕往往给人留下终生的遗憾。近年来各地医院对妇产科切口的美观愈合越来越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良。现在妇产科切口美容缝合法已经有许多报道,虽然技术日益成熟,但是基层医院对其的使用还未达到普遍的要求。其实切口美容缝合非常简单,复杂切口只需2根缝线,简单切口1根即可完成,从关腹膜到皮肤,再无需任何特殊材料。基层医院通过学习进修后,现在已经都能够掌握妇产科切口美容缝合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传统的缝合方法得到改良,有了现在的可吸收缝合技术,并且此项技术由于其缝线材质较好,易于掌握,并且外观无痕迹,可以得到很好的推广,较比传统的缝合法来说,此技术相对来说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对切口的处理耗时较少,切处理更为密实,既可以起到止血作用,又极好的避免了术后留疤,极大的符合了女性的审美要求。而且患者术后不用拆线,极大的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医院床位的周转率。由于患者体质的不同,个别患者会出现皮下组织硬结现象,但这种情况仅为暂时性,可通过水解反应降解为乙二醇和乳酸,继而在患者体内被吸收和代谢,异物反应轻微,有抑菌的作用,能使伤口愈合的比较平滑柔软。

  医护人员在切口缝合时,针要冲一侧真皮层拔出,然后从对侧皮层进针,在缝合时,针尽量深入,这样才能让可吸收缝合线深入到皮下脂肪层,这样变可以借助良好的血液循环,使患者更加容易吸收缝线,同时在缝合过程中,切莫将缝线拉的太紧,导致切口不能合对,导致皮肤出现褶皱,从而出现疤痕,影响愈合后的美容效果。患者术后的切口要对合完整,不出现偏差,不能发生端线外露的情况,在切口缝合后,则不需要对切口再进行特殊处理,如果在换敷药过程中检查到没有红肿等现象,即可安排患者出院自行疗养。妇产科切口美容缝合技术,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拆线处理,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顺应了基层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切口美容缝合的时间短,伤口渗血少,患者无不良反应,而且患者的愈合率高,非常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鲁泽春,张文颖,杜建新,等.妇产科腹部切口三种处理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70-1572.

  [2]王爱文.妇产科腹部皮肤切口缝合方法的改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700.

  [3]刘涛,戴淑真,魏敏.改良筋膜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的临床意义.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34(7)∶402.

  [4]傅才英,吴佩煜,翁霞云主编.手术学全集妇产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4~40.

  王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