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高血压,脑出血
  • 发布时间:2015-08-19 09:50

  【摘要】目的:整理我院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在治疗该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小骨窗组和大骨瓣组,每组各95例患者,小骨窗组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骨瓣组患者应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骨窗组患者的血肿治疗有效率为92.63%,大骨瓣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47%,小骨窗组患者的血肿清除良好率明显高于大骨瓣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疗效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患者的康复能力较低,使得大骨瓣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不佳[1-3]。随着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的增多,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也随之进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成为当前高血压脑出血的首要治疗方法,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在较小的创口下产生较好的血肿清除效果,手术时间以及康复时间都有所减少,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非常高的作用[4]。本文通过对所选1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小骨窗组和大骨瓣组,每组各95例患者。其中小骨窗组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8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2.62±5.87)岁。大骨瓣组患者中男41例,女5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96±5.78)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选患者中,基底节区血肿患者76例,脑叶血肿患者79例,丘脑血肿3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肿位置以及大小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脑CT检查,以确定患者的血肿位置以及血肿量,待患者的血肿位置确认后,对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和营养神经等辅助治疗。

  大骨瓣组患者通过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取大骨瓣开颅方法,将患者的骨瓣打开,对患者进行开颅工作,找到患者的血肿位置,将患者的颅内血肿清除。待患者的血肿清除后,对患者进行血肿腔内的引流管安置,如患者的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并造成脑室积血铸型或幕上脑积水,则要在患者血肿彻底清除后对患者进行侧脑室的引流管的置入。

  小骨窗组患者则通过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和营养神经等辅助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脑CT检查,确认患者的血肿位置。当患者的血肿位置确定后,对患者进行手术的准备工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麻醉效果产生后,对患者进行血肿位置上体表位置长直切口的切开,调整颅骨钻孔的位置,将钻孔扩大至直径3cm。悬吊硬脑膜后切开硬脑膜,使用脑穿针穿刺并抽吸血肿,证实血肿的确切位置并达到减压,然后对患者的脑皮质进行切开,将患者的血肿清除干净,并创面止血。待患者的血肿清除后,对患者进行血肿腔内的引流管安置,如患者的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并造成脑室积血铸型或幕上脑积水,则要在患者血肿彻底清除后对患者进行侧脑室的引流管的置入。

  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对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和营养神经等辅助治疗,对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并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复发现象。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后病情恢复效果进行分析,主要通过格拉斯哥评分进行,对患者治疗后的病残程度进行分析,患者病残程度0-3级的患者为治疗有效,患者病残程度超过4级的患者则为无效。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骨窗组患者治疗后致残评分1级患者45例,评分2级的患者为20例,评分3级的患者为23例,评分4级及以上的患者为7例,血肿治疗有效率为92.63%,大骨瓣组治疗后致残评分1级患者为18例,评分2级患者为48例,评分3级患者为19例,评分4级以及以上的患者例数为10例,血肿治疗有效率为89.47%,小骨窗组患者的血肿清除良好率明显高于大骨瓣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分析( )[n(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且死亡率高,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65%以上,严重的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健康[5]。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位置大部分都处于基底节区,这一部分的脑神经复杂,手术难度较大[6]。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该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但是手术后康复不易,通过对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创口较小,患者手术过程中受到的创伤较低,且医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患者的血肿部位,并将患者的血肿清除干净。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直接影响了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效果,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以及康复水平。本文所选190例患者中,通过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血肿清除良好率为92.63%,比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血肿清除良好率的89.47%明显的提高,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裕修,陈智国,高振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42-44.

  [2]邱荣佳,甘永庆,梁武全,张鹰.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17):82-83.

  [3]李健,刘玮,陆海,郑晶.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10):1210-1217.

  [4]李建军,徐文中,何阳,丁健,郭志波,闫光.小骨窗开颅手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09):1111-1113.

  [5]陈小鑫,钱水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9):254-255.

  [6]张晓峰,零达尚,张建国,何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6):77-80.

  杨时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