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合用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纳洛酮,葛根素,脑震荡
  • 发布时间:2015-08-20 09:57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葛根素合用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震荡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合用葛根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接触脑部痉挛、改善血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震荡患者治疗的时候,将葛根素与纳洛酮合用,将有助于缓解血管痉挛,降低学棍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微循环,疗效确切,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纳洛酮 葛根素 脑震荡

  脑震荡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本文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震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葛根素合用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震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患者年龄为15-70岁,平均年龄为(40.3±3.6)岁。所有患者中,交通事故伤63例、跌伤13例、坠落伤6例、砸撞伤38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连续运动、感觉与反射等各项检查均表示正常。所有患者经过露骨射片检查,全部显示为阴性。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60为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分组情形,给予对照组患者纳洛酮。对照组患者每天使用0.8mg与250ml5%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患者治疗的前3天,每天滴注2次,治疗第4天改用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合用葛根素进行治疗,纳洛酮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用药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同时给予患者0.4g葛根素与5%的250ml糖盐水进行治疗,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治疗一周左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软件包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X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接触脑部痉挛、改善血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期脑血流平均峰流速(cm/s)比较

  3 讨论

  脑震荡主要是因为轻度脑损伤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该种病症的发生原因与暴力引起包细胞分子紊乱具有明显联系,同时海域神经传导阻滞、脑血循环调节障碍等因素相关[1]。最近几年,大部分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脑损伤后脑血流发生变化,同时产生脑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与脑组织缺氧,是引起脑震荡症候群的主要因素。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脑震吨患者治疗的时候,应用纳洛酮能够降低体内阿片样物质,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情况出现,对患者脑神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优于脑震荡后会出现脑血流变化,同时还会产生脑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的改变。在此种情况下,联合应用葛根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从本次研究活动就可以了解到,将葛根素与纳洛酮合用,将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对患者与后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治疗期间纳洛酮可以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作用,抑制软脑膜血管收缩,增加脑血流与灌注压,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与神经细胞供氧。而葛根素中的异黄酮,可以改善脑代谢,抑制血管内分素的分泌,降低患者内皮素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茶酚胺的含量,进而对脑血管痉挛、抑制血管收缩有良好效果[2]。

  综上所述,脑震荡患者治疗的时候,将葛根素与纳洛酮合用,将有助于缓解血管痉挛,降低学棍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微循环,疗效确切,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兴义,陈学田,郭新红,等.脑震荡时脑血流变化规律特点研究[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05):118.

  [2]齐学军.葛根素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120例疗效观察[J].江实用杂志,2013,8(16):170.

  杨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