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法与电针疗法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对比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肩周炎,漏肩风
  • 发布时间:2015-08-20 13:04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肩周围肌肉、肌键、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所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患,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其属“痹证”范畴,故又称之“漏肩风”、“五十肩”。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近年来逐渐年轻化,发病率呈现出日益升高之势,加之该病疼痛较甚、病程较长,给患者日常生活品质及工作都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自2013年至2015年以来,治疗70例肩周炎患者,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患者均来自于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70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6~73岁;病程1~15d。

  1.2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二届肩周炎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2)发病急,病程短,病程在15d以内;(3)受寒肩部疼痛,肩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受限明显;(3)肩关节X线片无特殊改变。

  1.3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精神、肿瘤等疾病以及孕妇;(2)惧怕针灸或不合作的患者等;(3)服用镇痛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者。

  2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温针灸组)与对照组(电针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对象为门诊病人,并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2.1 温针灸组

  (l)取穴:肩髎、肩贞、肩髃、阿是穴、手三里、外关、后溪。

  (2)操作方法:令患者取舒适坐位,选用汉医牌直径0.3mm*长度50mm和直径0.30*长度25mm的毫针,依据穴位要求的进针深度选择合适的毫针,定好穴位以后迅速破皮刺入,平补平泻,得气后以局部酸胀或有经络感传为佳。在皮肤上垫以纸片,防止温度过高烫伤,并防止艾柱、艾灰脱落而烧伤皮肤。将直径长度均为Icm的清艾柱作为温灸热源,插入毫针针柄顶端,点燃底部,每个穴位灸2壮,以红晕为宜,时间约30分钟。(清艾柱为清艾条直接剪小所得,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规格,清艾条由陈年艾绒卷紧封闭制成,有温经通络,祛寒止痛之效。)

  (3)疗程:一周三次,共治疗4周,观察各周疗效,同时观察比较第4周疗效。

  2.2 电针组

  (l)取穴:肩髎、肩贞、肩髃、阿是穴、手三里、外关、后溪。(同温针灸组)

  (2)操作方法:令患者取舒适坐位,选用汉医牌直径0.3mm*长度50mm和直径0.30*长度25mm的毫针,依据穴位要求的进针深度选择合适的毫针,定好穴位以后迅速破皮刺入,平补平泻,得气以局部酸胀或有经络感传为宜,加G6805型电针仪,调节到疏密波型,频率50-100hz两个穴位为一组,共选3-4组,将电针夹子夹于针柄上,再调节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通电留针30min。(疏密波型是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能克服单一波型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动力作用较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

  (3)疗程:一周三次,共治疗4周,观察各周疗效,同时观察比较第4周疗效。

  2.3 意外情况的处理

  (1)出现晕针者,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头部放低,松解衣领,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水,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手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2)出现滞针者,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因单向捻转造成肌纤维缠绕者,可反方向捻转出针,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3)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切忌强拔针、猛退针。(4)出现皮下血肿,轻者不做处理。重者可冰敷防止继续出血,24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5)灸后如起小水泡,可涂上烫伤膏,较大水泡应以75度酒精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上碘伏或烫伤膏,并以纱布包敷。

  3 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之肩周炎疗效标准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活动正常,对工作生活无影响;显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基本正常;有效:肩部活动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4 统计方法及结果

  采用 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经两组间秩及检验,,U=1.28,P=0.16。说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5 讨论

  本临床研究发现,温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在治疗肩周炎都有很好的疗效,可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温针灸能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等临床症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而两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今后研究中应增大样本量,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进一步明确疗效的差异。此外,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注意长期疗效的评估和随访,并注意加强对病患生存质量的评价。

  陈利莎 王钰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