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的临床治疗与诊断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小儿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肠梗堵
  • 发布时间:2015-08-18 08:21

  【摘要】目的:对小儿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首先,诊断患者是否为内科性腹痛,然后,可利用钡剂灌肠、B超和CT进行进一步检查。外科手术前探查还包括抽取富强浑浊渗液和肠胃液体等,检查后对患者实行手术。结果:手术后,发现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相符的患者共74例,术前诊断正确率为74%,误诊共26例,误诊率为26%。结论:小儿急腹症的误诊率较高,相关医护工作者应注重患者病情变化,采用相关仪器配合全身症状诊断患者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关键词】小儿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 肠梗堵

  由于近年来外界污染因素逐渐增多,食品安全问题也较为常见,导致儿童免疫力不断下降。腹泻和腹痛等成为儿科常见的疾病,腹部一类的病症统称为急腹症。儿童急腹症病因较多,病情复杂,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多表现为内科疾病,同时并伴有多种并发症[1]。在其他病症的影响下,急腹症的病因较难诊断。同时,部分婴幼儿患者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具体病情,更为相关病症的诊断带来难度。本文以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为例,总结临床治疗和诊断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年龄(7.9±5.5)岁。发病就诊时间3.9h~4d,平均2.6d。100例患儿均出现腹痛症状,79例出现反跳痛,28例有腹膜刺激征。

  在原发病症发面,有42名患儿此前患有肠道炎一类的疾病,主要包括肠炎、细菌性痢疾和小肠结肠炎等,12名患儿患有消化道原发性疾病,2名患儿有过敏性紫癜原发病,4名患儿有肠蛔虫疾病。15名患儿表现出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其中以胃溃疡出血、胃穿孔、肠穿孔和肠坏死较多。

  1.2 诊断方法

  首先,应鉴别患者是否为内科性腹痛,具有以下情形可认定为内科性腹痛:腹痛持续时间不超过三小时并可逐渐减轻,有类似病发史;腹部柔软,无固定痛点,肠鸣音正常;腹部X射线结果正常;腹痛前有发热现象。然后,可利用钡剂灌肠、B超和CT进行进一步检查。外科手术前探查还包括抽取富强浑浊渗液和肠胃液体等。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初步诊断,其中急性阑尾炎69例,肠梗堵14例,肠套叠6例,胆囊结石7例,脾挫伤3例,肾挫伤1例。

  1.3 治疗方法

  对出现以下情况的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剧烈腹痛且不明原因,需要剖腹检查;腹腔病变严重;明确诊断,急需手术;肠梗堵导致肠管坏死。经初步诊断和分类,100例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

  2 结果

  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相符的患者共74例,术前诊断正确率为74%,误诊共26例,误诊率为26%。被误诊病例数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急性阑尾炎并穿孔,肠系膜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肠套叠和肾挫伤。

  3 讨论

  由于儿童在肠管长度较成人更长且肠壁较薄,通透性较强。因此易受病原体感染,稍有饮食不慎即可造成各种类型的急腹症,且较难诊断病因。儿童急腹症之所以较难诊断,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首先,急腹症的病情变化较快。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够成熟,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因而病情变化较快。其次,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儿童身体发育较快,但不够成熟,患儿往往只出现临床症状和病例体征变化不一致的独特现象。此外,病史叙述不够准确。由于儿童表达能力较差,病史往往由家长叙述,故依据病史的诊断准确率较低[2]。

  在本研究所选择的100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相符的患者共74例,术前诊断正确率为74%,误诊共26例,误诊率为26%。被误诊病例数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急性阑尾炎并穿孔,肠系膜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肠套叠和肾挫伤。其中,肠系膜淋巴炎较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这是因为在肠道末端以回盲部分,小肠系膜淋巴结较为复杂多变,而回盲瓣小肠内容物易停留在肠道末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进入盲部淋巴结,从而导致肠系膜淋巴炎。患有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均会出现呕吐、腹泻和发热的症状,因而误诊率略高。其鉴别的主要方法为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该检查法安全快捷且准确率较高[3]。

  近年来,出现过敏性紫癜的患者逐渐增多,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紫癜症状出现晚于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的症状主要为恶心、腹痛及黑便,临床上较易误诊,本文中的5例过敏性紫癜,皆为术后发现。3例肠套叠患儿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一般来讲,5个月~10个月的婴幼儿比较容易出现急性肠道叠,常伴有呕吐、哭闹、腹泻和腹部包块等症状,而小儿肠梗堵则在有以上症状的同时,伴有双泡症、阶梯状平面及结肠无气等情况[4]。

  对于儿童急腹症患者的治疗,应首选明确病因,对于需要手术的患儿,应尽快设计手术方案。对于症状不够明确的患者,应谨慎设计治疗方案,不能因病情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儿童急腹症患者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变化快和病史叙述不明确等特点,尤其是各种病因的患儿急腹症临床症状类似,导致误诊率较高。因此,相关医护工作者应注重患者病情变化,采用相关仪器配合全身症状诊断患者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程艳艳.小儿内科急腹症42例临床治疗与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1):96-97.

  [2]傅华欣,盛成胜.基层医院小儿急腹症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6(09):35-36.

  [3]杨峰.82例小儿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2):480-481.

  [4]裴勖斌,孙利群,李世杰,方玲,张旋.小儿急腹症457例超声检查价值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2,11(29):1558.

  李秀云 贤清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