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26例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下肢静脉曲张,微波腔内闭合术
  • 发布时间:2015-08-17 15:34

  【摘要】微波腔内闭合术是一种新型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它是将一种特制的微波辐射器经皮肤插入下肢浅表静脉,瞬间释放微波能量,将病变曲张的下肢静脉凝固封闭,只需十几分钟就能治愈下肢静脉曲张,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好、美观等优点。此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不仅适合于中青年患者,而且很适合于老年患者,对于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耐受传统开刀之苦的患者,此疗法也很适用。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成功实施了26例微波血管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 微波腔内闭合术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本组26例,其中男性18例,其中女性8例.年龄0~86岁;(平均年龄57.63±10.55岁,病程平均15.93±10.85年。已有色素沉着8例,皮肤脱屑7例,湿疹4例,溃烂6例,血栓形成4例。

  1.2 治疗方法:26例。手术方法采用微波腔内闭合术封闭曲张静脉及其属支静脉、交通支静脉。溃烂创面均用马应龙龙珠软膏或用湿润烫伤膏涂擦。

  2 结果

  术后第一天观察曲张静脉处皮肤均已变平坦。术前下肢肿胀者,术后有7/26(26.92%)肿胀均明显消退。并发症:皮下瘀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有6/26条肢体(占治疗组23.07%)术后出现小腿穿刺点周围有少量散在的皮下瘀血。皮肤麻木感:有4/26条肢体(占治疗组15.38%)出现不同程度的足踝部皮肤麻木感,多数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了皮肤感觉。皮肤麻木感:有10/26条肢体(占治疗组38.46%)出现不同程度的足踝部皮肤麻木感,多数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了皮肤感觉。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开始随访,随访时间3月~12月,治疗26例患者,失访3例,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10%~15%成年男性和20%~25%成年女性出现症状。全国标准化发病率为8. 80%。目前国内开展的较多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是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EVLT),它是通过激光烧灼使静脉内的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从而达到闭合大隐静脉的目的,但其潜在的血栓再通率高,且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等危险。而微波凝固加热属于内源性加热,其微波组织热凝固效应与其他能源加热方式相比,具有热效率高、升温快、组织受热均匀,热穿透性适度,短时炭化不明显,热凝固范围易调控等特点[7],加上专用的微波辐射器操作简捷、导向性好,封闭静脉血管准确牢靠、安全性高,尤其术中在彩超导引下穿刺封闭交通支静脉十分精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极低[8]。这种微创手术方法采用的是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国产微波手术治疗仪,兼带有激光导向系统的特制血管腔内微波辐射器),利用血管腔内微波辐射器经皮肤穿刺至浅表曲张静脉(或直接经皮肤)进入病变交通支静脉,然后释放微波能量封闭病变血管。该方法利用微波对组织的瞬间凝固效应,实现静脉血管腔直接闭合或间接闭合,最终形成血管纤维化而达到永久闭合病变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改道至深静脉,从而治愈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目的[9]。传统治疗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优点是可以彻底的阻断静脉自上而下和由深入浅的血液倒流。但存在诸多弊端,如切口多,出血多,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恢复慢,不美观(手术疤痕多),小腿处曲张浅静脉团存留多,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相比较而言,微波腔内闭合术切口少,手术时间短,因未剥脱静脉,故对周围组织损伤明显减少,无皮下隧道,保持大隐静脉的完整性,避免剥脱时造成大隐静脉交通支、侧支断裂出血及皮下淤血、血肿,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相对较少。而小腿部无手术切口,有美观和恢复快等优点。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操作简捷的治疗微创手术方法,应推广应用于临床。同时应注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常规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和彩超检查,做好病变浅表静脉及病变交通支静脉功能评判与定位,对于有条件的单位,术中实行超声引导监视,并掌握好微波穿刺及微波能量的合适功率与时间,提高操作技巧,对于严重深静脉瓣膜功能者应同时进行深静脉瓣膜手术,以期取得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培华,蒋米尔,戴乐天,等.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J].普外临床,1993;9(2)∶162.

  [2]王小平,张宇,粟文娟,等.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3):308-311.

  [3]靳汝辉,王小平,王群,等.腔内微波闭合术结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2):1701-1703.

  [4]王英,王小平.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病因学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1009,11(11):1843-1844

  朱荣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