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翳风加风池穴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临床观察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面瘫,针刺,翳风
  • 发布时间:2015-08-18 07:38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局部取穴基础上加用翳风与风池穴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局部取穴加针翳风、风池)和对照组(仅局部取穴),每组28例,均治疗20次,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9%、25%、92.9%;与39.3%、42.9%、8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在局部取穴基础上加用翳风及风池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针刺 翳风 风池

  面瘫,即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两种。周围型面瘫是WHO认定的针灸适应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患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眼裂闭合不全,口角偏向健侧,或伴有舌前2/3味觉缺失,听觉过敏,耳廓及外耳道带状疱疹,或泪液、唾液分泌减少。笔者近3年来临床实践发现,针刺局部穴位基础上配合针刺翳风、风池两穴较单纯局部取穴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兹以两种方法对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突发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角歪斜,甚者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2)患者首诊时间为发病0-6个月。发病2周之内属急性期,发病2周至半年属恢复期。

  3)年龄在25-75周岁之间。

  4)患者发病前有受凉受风史(风寒证)或感冒发热(风热证),个别患者发病前可出现耳后疼痛及面部感觉不适。

  5)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继发性面神经麻痹。

  1.2 分组

  56例均为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系单侧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28例中男16例,女 12例; 年龄 29-70岁,平均49.2岁,病程0-1月20例,1个月-6个月8例,左侧面瘫 15例, 右侧面瘫 13例。对照组28例,男 15例,女13例; 年龄32-73岁,平均 47.5岁,病程0-1月18例,1个月-6个月10例,左侧面瘫 17例, 右侧面瘫11例。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刺患侧局部穴位治疗,常用穴位:攒竹、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合谷。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抬眉困难加患侧攒竹;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 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取正坐位或侧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手法宜轻, 进针宜浅,不提插捻转。急性期合谷穴手法宜重,行泻法;恢复期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组:针刺体位、针具选用、治疗手法均与对照组完全一致,但加用患侧翳风与风池穴。风池穴向鼻尖方向直刺0.5-0.8寸,翳风穴直刺0.8-1.2寸,至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双侧面部肌肉对称,额纹对称,患侧眼裂眼睑完全闭合,两眉齐平,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鼓腮无漏气。有效:额纹基本对称,两眉基本齐平,患侧眼睑闭合不紧,鼻唇沟稍浅,静止时面部外观正常,笑时口角稍歪斜。无效: 经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面神经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统计结果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痊愈11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

  经检验,两组间治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分析

  面瘫,现代医学谓之面神经麻痹, 由受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局部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水肿,受到水肿压迫的神经外膜受侵害,造成神经传导阻滞。同时,面神经通过狭窄的骨质面神经管时受压,导致血运障碍加重,髓鞘受损伤,致使面神经失用,传导功能暂时丧失,出现面瘫症状。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多使用激素、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效果十分有限,且最新的手术治疗并不适合大部分面瘫患者[1]。[把这个写出参考文献。]现代医学证明针刺治疗能引起麻痹的肌肉收缩,改善血循环,刺激血管运动神经,防止麻痹肌肉萎缩。同时针刺又有即时的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 促进炎症和水肿消退,加速恢复面部的神经、肌肉功能,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段[2]。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营卫俱虚,络脉空虚,风邪侵入经络,导致经气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导致筋肉失于约束,弛缓不收。可见面瘫的发病根本是正虚邪实,因此扶正祛邪是治疗本病的大法。传统取穴方法偏重于调疏通阳明,本法在传统取穴方法基础上,针对于风邪入侵的外因和正气亏虚的内因,加入翳风穴和风池穴。翳风穴为手足少阳之会,风池穴是足少阳经和阳维脉之会,二者组合不仅具有较强的驱风散寒清热之力,同时可调和少阳经脉气血,补虚泻实,使邪去而正复,脉络通畅,气血调和,筋肉得濡润温煦,口眼斜渐可恢复。综上,本法能够较快的控制面瘫的病情发展和解除其他的伴随症状,缩短疗程、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晓丽,籍明智,杨春玲.针刺治疗小儿面瘫58例.

  [2]王立群.针刺与针刺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及疗程对照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19(3):40-41.

  赵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