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中的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人性化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8-20 15:11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研究组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同时改善心率与血压,值得借鉴。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 人性化护理 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指的是损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患者的意识障碍呈加重趋势或者再次发生昏迷,以及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而且生命体征改变十分明显[1]。本病病情重,而且极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手术抢救治疗属于常用方式,但要加强临床护理。为了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2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5月-2015年5月。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15-75岁,均值45.2±8.9岁;病程1-8h,均值3.8±1.1h。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7-73岁,均值45.4±8.7岁;病程1-7h,均值3.9±1.3h。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术前准备、术中监护、保持呼吸道畅通等,研究组加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人性化护理:术前要及时建立信息评估表、住院评估表,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病情、出血部位、 手术时间/方法/部位,便于尽快做好手术准备,包括器械准备与术区备皮等;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完善检查后建立静脉通道(至少2条)。

  1.2.2 术中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口腔与呼吸道进行观察,及时彻底清除异物,如呕吐物、分泌物、血凝块及痰液等,确保呼吸道畅通,若有必要可实施气管插管。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记录好出血量与尿量。通过病情观察后快速补充血容量,予以脱水剂与输血,调整速率,确保及时输注。同时加强有创动脉监测、加温输液等。每隔2h对肢体进行活动,避免神经受压与压疮发生,骨隆过于突出的患者要采取棉垫保护;针对麻醉深度实施监测,以便随时了解与掌握患者麻醉深度,便于合理用药;本院有手术医生专用器械包,可更快更精确地做好手术配合,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此外,为了减少术中低体温出现,还要及时加用加温毯处理。

  1.2.3 术后人性化护理:术后,巡回护士与医师要及时将患者送回ICU病房,对病情进行详细观察,交接好工作;病房护士对患者意识进行评估,检查引流管,确保畅通;对插管刻度进行检查,看是否牢固,并查看是否通畅,减少呼吸道堵塞;对患者全身皮肤情况进行观察,预防神经、血管受压[2]。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权利、人格及尊严,并根据病情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进行刺激,促进损伤大脑轴突生长,促进恢复。努力为患者赢取社会支持,并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促使他们配合及给予患者支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率、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情况,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疗效参照意识恢复疗效标准(PVS)执行[3]:1)基本痊愈:PVS评分不低于12分;2)显效:PVS评分低于12分,但增幅6-11分;3)好转:PVS评分低于12分,但增幅1-5分;4)无效: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基本痊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35、15、6、4,对照组依次为29、16、5、1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83.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心率与血压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情较重、变化块,而且极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往往需要手术抢救,而且术后需送入ICU病房观察与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对护理要求很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充足的知识与熟练的技能,而且心理素质要好,应变能力要强。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进行对照,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而研究组加用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83.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人性化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不仅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意识,并改善预后,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的思维清晰,术中忙而不乱,密切配合医生与麻醉师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若患者有昏迷,则要做好人文关怀,并术后做好感觉刺激,改善他们的感觉障碍,加速意识恢复[4]。此外,还要对家属予以精神、心理及情感服务,加强社会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许国萍,杨梅,钟民丽等.人性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1(4):406-407.

  [2]吴艳,邬幼萍,韩倩等.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养生B,2014,06(12):195-196.

  [3]李志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278-280.

  [4]何艳春,陈光新,朱明敏等.早期人性照护理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8):1182-1185.

  祝双 陈春梅 代梦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