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高血压,预防,治疗
  • 发布时间:2015-08-19 12:12

  【摘要】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高血压临床治疗,增强人们对预防高血压的认识,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7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8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加强日常的预防和治疗。结果:通过积极的预防与治疗,78例患者的整体考察指标与血压控制水平均较本院以前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有显著改善与提高,治疗效果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结论: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高血压预防及治疗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 预防 治疗

  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1]。在现代临床医学上,高血压会对患者的靶器官造成伤害,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等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2]。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引起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位居首位,约占全球总死亡率的1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66亿,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20%。高血压前期患者约3.86亿,10年后约50%转变为高血压,还有隐匿性高血压约1亿患者[3]。因此,中国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仍任重道远,防治任务相当艰巨。作为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单位,我卫生院于近年内针对辖区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治疗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对确诊的7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78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相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3例,患者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为(57.8±2.8)岁,患者病程为1~20年,平均病程为(9.7±2.6)年。

  1.2 方法

  1.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给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详备的高血压健康档案,收集和整理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对高血压进行日常护理和关注,包括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等进行测量和记录。详细记录其姓名、性别、年龄、饮食运动习惯以及药物治疗史等一般资料情况,并加强我院医生、护理人员与患者的长期有效联系,及时的掌握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及时追踪、了解治疗效果。

  1.2.2 加强健康教育

  我院组织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开办联谊会,或者通过手机短信、随访等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尽可能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更多与高血压相关的常规性预防与治疗措施,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与并发症种类等,以此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1.2.3 药物治疗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的治疗用药种类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α-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治疗过程中一般以小剂量进行初始给药,当一种降压药未能使血压达标时,不宜片面加大该药物剂量。单药治疗只能使<50%的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约2/3高血压病人需联合治疗。在采用单药治疗情况不满意的情况下可选择上述2种或2种以上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

  1.2.4 饮食治疗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积极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并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科学饮食计划,并定期进行饮食结构的妥善调整,以此帮助患者确保每天均能在适当食物比例搭配的情况下获得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三高”食物、选择植物油、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严格限制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类食物。

  1.2.5 运动疗法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体质量及增强机体的调节功能,间接发挥降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情绪安定,心情舒畅,使工作和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和激动心理得以缓解。运动疗法通过改变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及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调节,使全身处于紧张状态的小动脉得以舒张,从而促使血压下降;通过肌肉运动,使血管保持应有的弹性,能有效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血压增高。

  2 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与随访,我院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良好,高血压治疗合格率较以往明显提高。

  3 讨论

  高血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病患,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的主要特征是动脉压升高,它可以使人们时常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并发心脏、血管、脑与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及代谢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威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每年因高血压致死的人数量众多,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物,目前仍然是防治高血压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药物治疗不能消除血压增高的原因,且容易产生耐药和毒副反应。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非药物疗法能够更好地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非药物疗法逐渐成为协助防治老年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为了长期有效控制高血压,达到平稳降压的目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运用非药物疗法。

  参考文献

  [1]惠汝太,樊晓寒,高莹.高血压(2)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及指南解读(续1)[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1):6-8.

  [2]佘艳军,雷云波.慢性肾衰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2(33):66-68.

  [3]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丁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