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内镜下硬化止血术,并发症
  • 发布时间:2015-08-19 16: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80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早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早期)、手术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再出血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下硬化止血术 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是食管静脉曲张消化道破裂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报道较少[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80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年龄为50.0±7.5岁。其中1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溃疡,2例直肠癌,1例结肠憩室,1例直肠血管畸形,2例直肠溃疡,10例胃癌7例,3例贲门黏膜撕裂症,19例消化性溃疡。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年龄为51.2±7.9岁。其中3例结直肠癌,5例结直肠息肉,2例食管癌,6例胃癌,2例胃Dieulafoy病,5例贲门黏膜撕裂症,17例消化性溃疡。两组均因呕血、黑便和(或)便血来院就诊,根据病情给予胃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或小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病灶。两组在基础资料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硬化剂为乙氧硬化醇(1﹪),根据出血病灶的大小、性质来决定注射量,于出血病灶和周围黏膜下取3-6点注射,每点注射0.5-1ml,注射总量≤5.0ml。注射深度≤2-3mm。

  1.2.2 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0)治疗,于出血病灶和周围黏膜下取3-6点注射,每点注射1-2ml,注射总量≤6-10ml。注射深度≤2-3mm。对于治疗后再出血者,给予外科会诊,明确是否给予急诊手术治疗或内镜下止血治疗。

  1.3 观察项目

  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早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2]。

  1.4 疗效评价标准

  a、止血成功:即内镜下见喷射出血、渗血停止,其镜下视野清晰。临床表现为无呕血、黑便和(或)便血,脉率变慢有力,血压上升稳定。

  b、再出血率(早期、远期):早期再出血,即治疗成功后14天内的消化道出血(经内镜证实为同一部位)病例。判断标准为出现呕血、黑便和(或)便血,且血红蛋白下降(<20 g/L),或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相关出血表现。远期再出血,即治疗成功后15天-180天内的消化道出血(经内镜证实为同一部位)病例。

  c、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成功后-180天内的并发症发生率。

  d、手术率,治疗成功后-180天内的手术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得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用2检验,如果P<0.05,表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早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比较: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7.5﹪(39/40),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止血成功率为82.5﹪(33/40),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行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再出血率(早期)为2.5﹪(1/40),再次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成功止血。对照组再出血率(早期)为10﹪(4/40),2例再次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成功,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再出血率(远期)为2.5﹪(1/40),再次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成功止血。对照组再出血率(远期)为2.5﹪(1/40),再次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成功止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1例窦性心动过速,给予保守治疗缓解;观察组手术率为2.5﹪(1/40),对照组手术率为17.5﹪(7/40);观察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早期)、手术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再出血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随着临床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下止血成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包括机械止血、热凝止血(激光、微波、热探头、氩气凝固术、高频电)、药物局部应用等,药物局部应用治疗具有可重复、易操作等优点[3]。常用注射药物为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肾上腺素盐水(1:10000)、硬化剂等。内镜下注射药物是在局部注射后使组织肿胀压迫、收缩血管,使血管和周围组织因无菌性炎症出现血管纤维硬化,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以达到止血目的。本研究显示,给予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的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0)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早期)、手术率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内镜下硬化止血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大业,王星.内镜下硬化止血术对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1):58-59.

  [2]侯迎生,刘运祥,黄留业.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0):52-54.

  [3]樊红,冯彦虎,张德奎,等.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荟萃,2013,28(2):208-209.

  王艳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