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体会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心肌梗死
  • 发布时间:2015-08-17 15:04

  【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上的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一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为76%,两组患者在康复率上有明显的差异,经过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凝血功能和心室射血次数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于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心肌梗死是由心肌缺血而产生的坏死现象,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近两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为此,我国的医学专家和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研究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传统的心肌梗死治疗方式是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结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共同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血小板的溶解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常将两者联合使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上。为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现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并对其进行对照实验观察,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实验观察。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岁。所有患者都存在胸痛、胸闷持续30分钟以上的症状,并且在心电图检测中ST段显示上扬,体内血清心肌酶含量偏高,并且具有出血、肝肾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的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上没有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每天为患者注射300毫克氯吡格雷加300毫克阿司匹林,治疗3天后,根据患者身体反应进行剂量的调整,采用每天75毫克氯吡格雷和100毫克阿司匹林的剂量进行治疗,持续治疗90天;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独的阿司匹林治疗。患者需每天口服300毫克阿司匹林,3天后口服剂量减少到每天100毫克,并同样持续90天。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用样接受镇定、镇痛、吸氧、及硝酸酯类的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的对比。

  1.3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表现为患者凝血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心肌梗死现象完全消失;有效表现为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胸闷、胸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基本没有恢复,胸痛、胸闷等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7.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χ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用( x±s)表示, 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76%,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患者体内凝血酶含量、凝血时间、血小板数量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的,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减少甚至中断,心肌间歇性或持续处于缺血状态,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寻找到有效治疗手段的需求十分迫切。形成血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小板的凝聚。阿司匹林可以对血小板的氧化酶起到激活和促进的作用,从而促使氧化酶加快对血小板的分解,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对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缺血性心肌梗死、心脏病、脑血栓的治疗中。但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容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受体与甘膦酸的结合,从而防止血小板凝集,还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扩张作用,可以有效的减缓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中。

  这两种药物在疗效上具有良好的促进和协调作用,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极大的减少心血管疾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我凝血的功能,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特点。

  在此次观察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达到了95%,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的康复率,说明两种的联合使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溶栓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另外,在观察组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都没有出现异常的不良反应,进一步说明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具有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优点。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还发现,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产生了抵抗,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无法起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难以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使用则可以消除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抵抗作用,激活血小板分解酶和凝血酶的产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原理是通过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及防止血小板的聚集来提高冠状血管的血流量,防止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最终降低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可以较好的提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可靠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荣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26):98-99.

  [2]赵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4(1):78-79.

  [3]杨伟光,张丽,杨昱.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1,7(3):82-83.

  [4]吴立梅,王晓凤,金学红,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0(23):61-62.

  [5]陈丽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95-96.

  曾昌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