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急救护理,急性左心衰
  • 发布时间:2015-08-20 14:44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共计96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8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各自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护理组中显著例数32例,好转例数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7.9%;对照组中显著例数13例,好转例数21例,无效14例,有效率70.8%。比较发现护理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发现,护理组为39.2min,对照组为59.8min,护理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有效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方案,该方案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缩短急救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 效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临床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中以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情况尤为严重。该病症是一类由于新机发生严重损伤或心脏符合突然加大而导致的心室排出量,进而导致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疾病,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1]。本次研究旨在研究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为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和护理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共计96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范围为47~69岁,平均年龄为60.1±7.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大量出汗、湿冷,咳嗽并伴有粉红色粉末状痰。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8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各自临床应用情况。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遗传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排除标准

  (1)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符合临床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相关诊断标准[2];(2)排除患有肝、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3)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病例,所有选取病例均意识清楚,有自主能力;(4)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对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参与,同意坚持并完成治疗过程。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对急救相关护理内容进行设计和优化,在减少急救时间消耗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体如下:①临床探访:护理人员应配合责任医师做好患者临床诊断以及监护情况;根据临床其它辅助诊断手段如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等、肌红蛋白等对患者进行确诊。②急救准备:医护人员对常用急救物品,如相关设备、使用药物等应进行区分归类整理,尽可能缩短急救准备时间;同时,做好人员责任划分,确保急救护理措施等各项医护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③心理护理:确诊后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抚,对相关病情采用合理简明的语言进行说明,尽最大可能安抚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确保急救过程顺进行[2]。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时间长度以及急救后1h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对比并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

  1.5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将急救后1h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分为显著、好转、无效三个等级,具体如下:①显著:患者救治后临床体征基本消失,生命体征稳定;②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与相关体征消失,呼吸频率放缓,咳嗽发生次数降低但未消失;③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以及相关症状均为出现明显变化,甚至有恶化趋势。有效率=(显著例数+好转例数)/组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医护人员对患者护理有效情况进行评价并统计,结果如表1中所示。护理组中显著例数32例,好转例数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7.9%;对照组中显著例数13例,好转例数21例,无效14例,有效率70.8%。比较发现护理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发现,护理组为39.2min,对照组为59.8min,护理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发病人群年龄偏大,具有发病较急,病情恶化程度高,患者死亡率高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巨大的困难,有相关调查显著,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病后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死亡率高达95%[3]。本次研究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对急救相关流程和内容进行优化,加入心理护理内容,取得良好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护理组有效率为97.9%,急救时长为39.2min,对照组为70.8%,59.8min。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优化护理过程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以及临床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有效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方案,该方案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缩短急救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谭春兴.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07-107.

  [2]魏秀丽,耿俊玲.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8(13):121-122.

  [3]夏林凤,洪丽萍,苏家凤等.急性左心衰30例急救护理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8):3050-3051.

  郭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