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降纤酶,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
  • 发布时间:2015-08-19 09:13

  【摘要】目的:分析降纤酶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10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降纤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TT(凝血酶时间)、PT(血浆凝血酶元时间)以及Fg(纤维蛋白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TT、PT还是Fg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降纤酶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元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元情况,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降纤酶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要高出3-4倍左右[1]。临床中针对于发病在6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及尿激酶进行治疗。本次研究我院对5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采用降纤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2],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10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注射降纤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3.3±2.1)岁;对照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5.3±2.5)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相关内容以及“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纳入标准为:(1)患者均无严重意识障碍;(2)年龄在60岁以上;(3)发病时间均为8-72h;(4)患者出凝血时间正常。两组间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5U降纤酶联合100ml生理盐水在静脉注射,再给予患者50ml甘露醇,降纤酶的使用方法是第一天10BU,第三天5BU,第五天5BU,隔日一次,共治疗3d。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500ml706代血浆,20ml复方丹参,1次/d静脉滴注;同时给予1.0g胞二磷胆碱、5%葡萄糖盐水500ml,1次/d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30mg尼莫地平、25mg潘生丁,3次/d口服治疗。

  在治疗期间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保证空腹时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

  1.3 观察指标

  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TT(凝血酶时间)、PT(血浆凝血酶元时间)以及Fg(纤维蛋白元)。根据我国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显效:病残程度为1-3级,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患者功能评分仅降低19%-45%。 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仅降低17%。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TT、PT以及Fg比较

  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TT、PT还是Fg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PT、TT以及Fg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26例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1/53);对照组患者16例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6/5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神经科以及内分泌科中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较为常见,此类患者代谢紊乱明显,并发症相对较多,再加之脑缺血损伤以及高血糖的相互作用使得患上脑出血的风险进一步加大[3]。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复杂且预后情况不太理想,梗死灶周围小血管血栓的形成与脑梗死灶的扩大有密切关系,在一项对动物实验的研究中发现,与生理盐水治疗患者相比降纤酶脑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闭塞更少[4],这充分说明了降纤酶能够对微血管中形成的血栓产生溶解同时能够对梗死灶周围的小血管产生抑制。我们认为降纤酶的作用机制为: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α-链,从而使Fg分解成纤维蛋白单体,使得Fg浓度有所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血粘度,避免了血小板形成血栓。

  此次研究中,我们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在颈内动脉注射降纤酶,该法易于操作,可在患者病灶上直接作用,具有药量小但起效快等诸多优势。综上所述,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TT、PT还是Fg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说明了针对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降纤酶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元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元情况,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修云,张彩玉,刘仲华等.降纤酶颈内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14(5):148-151

  [2]魏志贤.降纤酶联合654-2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5(7):132-134

  [3]郭洁银.降纤酶连续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3(6):148-151

  [4]谌剑飞,马雅玲,关少侠.降纤维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血管内皮素与高凝状态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18(23)

  黄月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