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骨折,病人,护理,医疗
  • 发布时间:2015-08-21 14:30

  【摘要】为了骨科病人可以早日康复,可以通过优良的护理方案来有效的解决病人在康复中发生的各种护理情况。可以通过增加观察病情的次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来采取专业性的护理方案。为了使病人的心态和病情得到最好的调节,护理工作还需增加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骨折 病人 护理 医疗

  1 前言

  为了全面提高骨科护理的服务质量,在全国卫生部门展开了“优秀护理服务项目工程”的活动。以改善护理的服务,建立和病人良好的关系,来重点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在骨科门诊骨折病人的比例还是较高的,为了更好的服务和照顾病者,骨科门诊需增强护理工作者的基本服务质量,是目前护理人员工作的重大任务。因此,提高对骨折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对骨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因素。

  2 护理目标和护理观察

  2.1 护理目标

  维持呼吸和生理的一切功能正常运转,为了减轻患者的病痛,要使骨折固定的很好,保证外固定的满意;以有效科学地方式指引其练习,使病者肢体功能治愈与骨折恢复共同进行。需合理的安排膳食,维持身体营养的补充,照顾其行动,满足文化、心理和生理等生活基本需要;以密切的观察和细心来防止病情恶化;增强心理护理,维持心理健康、且逐渐的增强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2.2 护理观察

  精神状态、营养情况、饮食、心情、大小便及体温、睡眠、血压、呼吸、脉搏等一般项目。在疼痛方面,需要:(1)确切疼痛的程度及性质,发现使之疼痛的因素;(2)关注出现疼痛时患者的状况及跟随的病症,查看全身和部分状况,检查有是否出血、发热、水肿、感觉异常、意识障碍、放射痛、等症状;(3)制动肢体、除去外部压迫、纠正体位、等都为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在体位方面,体位是否标准,肢体是否按医生的要求固定和摆放;患者肢体外固定处与身体接触处是否皮肤红肿、水疤、破溃,可否有胶带过敏等不良反应,骨牵引针孔是否有红肿、脓液渗出。

  3 基本的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心理护理,因药物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它又是患者住院的全经过,心里护理可以有效的处理病人的负面情绪心理问题,骨科病者大多数为异常受伤,忽然令其卧床,心理和生理上不能承受,病者的需要一般的护理已无法满足。护理需服务病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更要增强心理护理,它可以有效的调节病者的心理情况,可使病者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配合医治全过程,也可得到尽快康复。

  3.2 生活护理

  经过骨科治疗后骨折病者,因病情可能不太稳定,建议能在医院再观察几天。要多查看病者的病情是否变化,例如石膏固定受伤体位的没有循环,应一个或两个钟头相隔去观察一次,询问患者是否肢端麻木,可以尝试着摇动受伤肢体的脚趾或手指,看是否有疼痛的知觉。发现如上这些状况的,或发觉身上上起水泡、知觉减退,应立刻到附近医院检查和就医。例如有伤口,受伤之后三四天疼痛不减,反而越来越痛,且又有发热状况,也许是感染了,要有效的到病院更换药物、复查。

  3.3 功能护理

  功能锻炼的中心是以复原肢体的本有生理功能。下肢的重要锻炼部分是负重行走能力,上肢要以增加手上的力量而进行锻炼。例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可以做上肢外伸展练习;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可以做上肢内伸展练习;尺桡骨干骨折不可以做前臂旋转练习;痉腓骨干骨折不可以做足的内外旋转练习。

  4 护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4.1 尽力减轻病人的疼痛

  促使骨折患者感到疼痛的因素有许多,骨折创伤自身可造成病人不同程度的疼痛,外固定不适宜、感染、压疮等也会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

  可采取的护理措施:对于骨折创伤自身造成的疼痛,护理工作者应在急救现场做好临时性固定肢体,及时清创,以降低感染可能和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疼痛[1]。对于伤口感染造成的疼痛,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及时处理伤口,开放引流,且可在全身使用抗生素来抵制病毒感染。如患者出现压疮的症状,需迅速的运用相应护理。在压疮表皮受伤部位者局部擦上0.5%碘伏消毒液,受伤部位不能受压且要保证维持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对于伤痛较为严重而已确定诊断出的病人,在受伤部位对症治疗之前可以使用镇痛类的药物,来减少病人的疼痛。

  4.2 处理好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骨折的愈合只代表着骨骼两断端的相连,并不是指肢体功能已经的完全康复。骨折治疗的明显特征是治疗的时间久,由于较长时间的牵引、固定以及卧床等,使骨折处的关节长时间缺少运动,影响局部循环,可造成病人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肢体无力等功能障碍[2]。因此除了主治医生的医治之外,护理工作者也要及时协助指导病人及病人家属及时、科学的进行功能训练。

  可采取的护理措施:向患者及患者家人讲诉功能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提高病人及病人家属配合开展功能训练的积极性。明确功能训练的目标,即上肢要达到灵活机动,下肢需达到恢复稳定的行走。指导病人在可能的范围内做自主性的功能训练,上肢骨折患者练习手指握拳运动,下肢骨折患者需做提髌和足背屈锻炼,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动作是否准确。功能锻炼的要从小到大,频率从慢到快,不可让病人进行强度较大的被动性活动,应以骨折受伤部位不出现肿胀和疼痛为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葛琴,骨科疼痛的临床护理[J].当代医学杂志,2010,6(34).

  [2]姜玉萍,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3,8(11).

  周丽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