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心理护理,生活质量,临床
  • 发布时间:2015-08-20 13:25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4±2.5)分,抑郁与焦虑症状评分为(0.33±0.24)分和(0.47±0.21)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9.1±2.4)分,抑郁与焦虑症状评分为(0.69±0.21)分和(0.66±0.23)分;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心理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病症治疗依存性,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脑梗塞作为临床中病情比较严重的疾病,由于病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于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都有着极为不利的作用和影响[1]。而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由医生、护士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合理性以及时间性、顺序性特征的临床护理服务计划,在患者病症治疗与护理应用中,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使患者获取较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护理效果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2至78岁,平均年龄(61.2±8.6)岁,患者发病时间1至3.5天不等,平均(2.1±1.8)天;对照组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43至79岁,平均年龄(61.7±7.9)岁,患者发病时间1至3.2天不等,平均(2.2±1.4)天。患者主要以头晕、恶心、呕吐、饮水呛咳、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表现为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的相关标准,并且经脑部CT扫描检查确认为脑梗塞;排除合并糖尿病以及严重肝功能损害病症患者;排除具有抗凝禁忌症患者;排除进行患者病症治疗随访期间发生过严重身心疾病的患者,像消化性溃疡、外科手术、精神失常以及癌症患者等。

  1.3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不指定专门的护理人员,由值班护士按照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并且对于护理时间以及计划、步骤的开展实施不进行统一规定。

  观察组患者护理实施过程中,通过成立由医生、护士、治疗师等组成的护理管理小组,在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各种医、护、治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后,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病情需求以及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脑梗死健康教育及护理计划的落实,在患者入院后由制定护士与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管理小组制定的护理标准或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实施,同时对患者就护理计划、护理目标、要达到的治疗效果等进行讲解,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评价记录,以开展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脑梗塞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护理干预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通过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与心理变化情况下,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帮助患者消除病症引起的自卑、恐慌等各种不良心理,通过耐心细致的劝慰,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基础上,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中,可以通过对于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及出院指导护理,来帮助患者实现治疗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其次,在对于患者的康复锻炼护理中,结合患者病症治疗康复的阶段时期,围绕康复锻炼内容开展相应的锻炼。比如,在患者卧床期,康复锻炼护理是以保持患者良好的肢体位置、避免关节出现挛缩变形护理为主;而患者步行期则是以步行锻炼为主,以恢复关节肢体功能。在对于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护理中,以病情复发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急救措施等健康教育为主,同时与患者家属就患者出院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沟通,以避免不良心理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提升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在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还可以通过对于患者介绍疾病信息与治疗方案,借助同种疾病的成功事例,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积极的心态,提高病症治疗与护理效果。而在对于患者进行康复行为护理干预过程中,结合脑梗塞患者的病症治疗康复过程,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康复指导,以提高患者病症恢复效果,减少患者病症致残率。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在对于患者生存质量测评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进行测量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此外,在对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测评中,采用SCL-90评分方法,围绕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恐惧、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通过开放式调查问卷,每个问题以5级评分标准,1分最差,10分最好,最后得分相加,分数越低患者心理问题越突出。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如下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治疗天数的对比结果。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4±2.5)分,抑郁与焦虑症状评分为(6.9±2.1)分和(6.6±2.3)分,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9.1±2.4)分,抑郁与焦虑症状评分为(3.3±2.4)分和(4.7±2.1)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心理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入院治疗时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在进行患者健康状况的临床评价判断中,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作为表现患者健康状况反映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意义也越来越突出[3]。临床中[4],传统的护理模式,在对于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存在着系统性、全面性以及护理过程持续性等方面的突出缺陷,导致患者病症治疗的依存性也比较差,临床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相对较低[5]。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护理应用中的突出优势。

  总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脑梗塞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和提升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春霞,张中华.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59-860.

  [2]谢瑶,许春凤,汪凌.1例高龄股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70-71.

  [3]许世宏.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2,1(1):21-22.

  [4]景文晖.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207):115-116.

  [5]曾巧云.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2(7):46-47.

  李志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