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强迫症,帕罗西汀,氯丙咪嗪
  • 发布时间:2015-08-19 08:45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氯丙咪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8.3%,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观察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无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可自行缓解;对照组共13例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疗效相当,不过帕罗西汀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更低,而患者的耐受性也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迫症 帕罗西汀 氯丙咪嗪 治疗效果

  强迫症临床主要表现出强迫症状,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传统治疗强迫症在临床上多选择氯丙咪嗪作为首选用药,不过,应用氯丙咪嗪的副作用过大,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影响了药物的广泛应用[1]。而帕罗西汀属于新一代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上效果理想[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帕罗西汀临床效果与氯丙咪嗪疗效相当,且帕罗西汀的不 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82例研究对象均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排除了肝、肾等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存在情感或精神障碍导致的强迫症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5.2±2.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6±1.5)年;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4.5±2.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1±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氯丙咪嗪治疗,患者初始用药剂量控制在50mg/d,在10d内把患者用药剂量增加到150~200mg/d。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患者用药初始剂量控制在20mg/d,在10d内把患者用药剂量调整到40~60mg/d。

  两组患者在用药期暂停其他药物的应用,如果患者失眠情况严重,可以给予小剂量的苯二氮类药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Yale-Brown强迫量表,在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减分率大于75%;显效:患者减分率大于50%;有效:患者减分率大于25%;无效:患者减分率小于25%。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8.3%,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经过8周治疗,观察组发生1例乏力、1例口干、1例恶心,共3例不良反应发生,无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可自行缓解;对照组发生3例视物模糊、3例恶心呕吐、3例乏力、3例口干、1例便秘,共13例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强迫症为焦虑障碍类疾病,现阶段,强迫症已成为精神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生命安全不会受到威胁,可是,会对患者思维和行为进行强迫性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强迫症在传统治疗中多选择氯丙咪嗪治疗,能减轻患者症状,但是,用药后患者容易出现口干、视物模糊或便秘等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因为无法耐受就会终止治疗。所以,经大量实践研究发现,强迫症发病和5-羟色胺(5-HT)的功能过低密切相关[4]。

  帕罗西汀属于新型强迫症治疗药物,可以抑制5-HT摄取,提高5-HT的浓度,增强患者脑部5-HT的功能,实现对强迫症的治疗。应用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可是,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容易使患者的耐受性过差,这就导致帕罗西汀更利于强迫症的治疗。帕罗西汀对于患者胆碱能或去甲肾上腺素能等产生有效的作用,患者会有口干、震颤、恶心等不良反应。5-HT具有高选择性而且不良反应不大[5]。

  本次研究中,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8.3%,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观察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无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可自行缓解;对照组共13例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姚琳,邢晓萍等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采用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疗效相当,不过帕罗西汀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更低,而患者的耐受性也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参考文献

  [1]靳凤霞.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医学,2010,30(2):40-42.

  [2]褚文浩.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89-91.

  [3]靳凤霞.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医学,2010,30(2):40-42.

  [4]范毅,安震.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1):1021-1022.

  [5]姚琳,邢晓萍.盐酸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6):894-895.

  洪茂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