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诊治的100例胸外科重症手术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50例患者术后实施呼吸功能恢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了及时的恢复,未见有并发症出现,有效率达到了95.5%;对照组患者恢复状况不佳,有效率为70.9%;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实施呼吸功能训练以及细心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外科 重症患者 呼吸功能 恢复效果
胸科手术是治疗胸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胸外科手术方式得到可不断的完善,制定了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然而,外科手术无法避免的会对组织造成程度不等的损伤,术中游离食管操作会损伤和刺激支气管及肺门,为了将手术视野扩大清晰,常常挤压肺叶等。然而术后胸腔内积气、积液会对肺膨胀产生限制,导致呼吸面积减小,再加上患者心理问题会引起无法实施有效排痰、呼吸等综合因素,容易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假如术后患者没有及时恢复呼吸功能,再加上实施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很容易引起全麻胸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对手术成功率产生影响。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诊治的100例胸外科重症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诊治的100例胸外科重症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25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在16~53岁之间,平均为(36.2±2.6)岁;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2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在15~54岁之间,平均为(34.2±2.4)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呼吸功能恢复护理操作及细心的护理操作[1]。具体如下:(1)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当患者术后回到病房时麻醉尚未完全清醒,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定时测量血压及各项生命体征,尤其要注意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的变化,观察有无指甲、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2)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观察胸腔鄙视引流,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确保手术成功率,对临床来说意义重大。护理人员需要对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及原理熟练掌握,以免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护理差错出现。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数量。(3)呼吸道护理。大部分患者在麻醉清醒后4消失实施呼吸功能恢复性护理措施。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痰及正确的深呼吸,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有助于引流和咳痰,促进患者肺早期膨胀,以免引起肺炎及肺不张等症状出现[2]。(4)呼吸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学会腹式呼吸,术后由于害怕胸部手术切口疼痛,患者胸部呼吸受到限制,主要采取腹式呼吸。让患者学会腹式呼吸的各项要领,通过鼻实施缓慢而深的呼吸,确保肺泡通气量。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肌力锻炼,每天练习2次,每次坚持2~3min,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配合正确的呼吸。(5)术后切口疼痛的护理。患者实施手术后切口疼痛会对呼吸恢复产生直接的影响,最近几年,术后及时应用人工镇痛泵,明显的缓解了患者切口疼痛情况,但是一些患者应用镇痛泵效果不理想,对于这类患者,可根据情况给予止痛剂。(6)肺水肿的护理。肺水肿主要是因麻醉药物及手术操作对循环及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还因输液量、输血过多所导致。出现肺水肿时,患者早期会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之后出现呼吸困难,左心衰等症状[3]。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肺水肿,呼吸人员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严格按照医嘱注射镇痛药物。(7)早期下床活动。如患者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大部分患者术后当天即可坐起,拔除管道后即可下床活动,术后患者取半卧位,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排痰及咳嗽,加快引流及血液循环。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了及时的恢复,未见有并发症出现,有效率达到了95.5%;对照组患者恢复状况不佳,有效率为70.9%;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胸外科手术操作因麻醉时间较长,创伤较大,以及受到化学、物理、手术操作等多方面的影响,会对患者的呼吸道产生一定的干扰,因而,术后早期恢复呼吸功能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及技术指导,相对于患者自行练习呼吸功能的效果要好[4]。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入有效、科学的护理方法锻炼。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了及时的恢复,未见有并发症出现,有效率达到了95.5%;对照组患者恢复状况不佳,有效率为70.9%;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实施呼吸功能训练以及细心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升,覃少洲,郑培秋.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20(07):145-146
[2]安娜,杨春梅,刘娇,等.普胸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36(34):641-642
[3]卓春梅,贾庆波,杨旭,等.80例胸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48(03):547-548
[4]赵惠,郭艳辉,任芳.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22(01):310-311
王迎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