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干预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干预
  • 发布时间:2015-08-21 12:57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多发病,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类型之一。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病因较复杂,尚无根治方法,治疗难度大,复发率较高,治愈率不足20%,约有80%患者初次发作后可在2年内复发,初次治疗无效者复发率极高,病情呈渐进性加重。同时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用药、心理指导、行为干预等,认知损害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特征,可影响治疗依从,进而影响效果,增加脑组织病理性改变风险,越来越多的医师认识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在精神分裂症质治疗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干预进行了详细的探究,首先对资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就得出了一定的结果,最后对其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损害 干预

  1 前言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大概0.6%~1.1%的患者终生患病,同时该病复发率大概60%左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致残率很高,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精神残疾以及社会功能缺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会存在持续精神病症状。疾病多次复发很可能会损害患者的精神功能,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际上也就是患者再次适应社会的过程。如何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2 资料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4年6月,某院精神科共收治精神分裂患者81例纳入病例组,其中男31例、女50例,年龄26~58岁、平均(33.6±4)岁,病程1~11年、平均(6.1±1.0)年。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50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8分、总体印象(CGI)≥4分;②未合并其它类型严重精神疾病、系统性疾病、器质性疾病。按照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一对一选择体检健康人群81例作为对照组。

  2.2 方法

  阿立哌唑或舒必利治疗。阿立哌唑初始剂量10mg/d,2周后增加至20mg/d,据症状改善情况酌情调整剂量,每天不高于30mg/d。舒必利,初始剂量200mg/d,2周后增加至800mg/d,酌情增减剂量,每天不高于1200mg/d。联用8周,2周/疗程,每个疗程末,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评价用药安全。

  3 护理干预

  住院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3.1 健康教育

  3.1.1 在患者认知、意识好转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分裂概念、病因、发作诱因,常见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药物治疗获益情况,体重变化情况,急性期控制方法;

  3.1.2 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告知家属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家庭环境管理方法,积极提高家属管理意识与能力。

  3.2 生活干预

  3.2.1 与照料者进行面谈,观察患者病情,识别潜在的不良行为;

  3.2.2 找出潜在的应激因素、危险物品,制定预防与干预策略;

  3.2.3 制定自伤、破坏行为控制策略;

  3.2.4 掌握患者基本情况,问询照料者关于照料的体会;

  3.2.5 做好环境管理,控制刺激源;

  3.2.6 针对患者认知、精神状况,据日常生活,制定言语、行为干预策略,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3.3 观察指标

  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测试患者认知功能。

  3.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延时记忆、总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病例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延时记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维度认知功能均低于正常人,这一观点已得到诸多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病因尚不清楚,通常认为不伴随智力、意识障碍,这与疾病诊断标准有关,但现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广泛性的认知功能改变,以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减退为主要症状表现。同时认知功能是人收集信息,与脑部记忆联系,处理信息,客观反映事物特征、联系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理性思维,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觉、思维过程、情感活动均伴有协调或障碍,并且随着疾病的延长,认知功能障碍逐渐显现,这与精神分裂症所致病理性损害有关。由于精神分裂症复发率极高,疗效与初次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仅可缓解急性发作症状。现有资料证实,精神分裂症发病除遗传等因素外,与外界环境刺激有关,同时疾病带来的病耻感也是致药物疗效不佳、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控制刺激源,积极减轻患者病耻感,有助于增进疗效。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治疗后,患者言语功能、延时记忆恢复并不理想,这两种认知功能与情感有关,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最本质性属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降低再次住院率以及复发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广田,田志林,李达.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28-929.

  [2] 张峰,王江.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5):521-524.

  [3]郭晶.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221-222.

  墨亚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