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9 12:45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结果。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二次剖宫产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腹壁纵切口,实验组患者给予腹壁横切口,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盆腹腔粘连发生总率(45.0%)和对照组患者(粘连率15.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且实验组患者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新生儿娩出时间等相应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给予二次剖宫产腹壁纵切口手术,效果突出,可缩短患者临床手术时间,减少粘连发生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关键词】腹壁 横切口 二次剖宫产 手术结果
近年来,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完善,剖宫产发生率持续上涨。剖宫产手术期间,腹壁横切口、纵切口为常见表现形式,然相对于纵切口来说,横切口手术可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间接加大二次剖宫产手术难度。为有效探讨腹部横切口二次剖宫手术结果,本文将抽选我院接收二次剖宫产患者80例作为研究成员,分别实施不同程度临床手术,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二次剖宫产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0例,年龄位于24-37岁阶段内,平均(28.5±1.5)岁;孕周位于37-41周阶段内,平均(39.2±0.2)周;两次剖宫产时间间隔位于3-7年阶段内,平均(4.3±0.3)年;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位于25-39岁阶段内,平均(29.7±1.7)岁;孕周位于38-42周阶段内,平均(40.8±0.8)周;两次剖宫产时间间隔位于4-8年阶段内,平均(5.5±0.5)年。两组二次剖宫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 临床诊断
(1)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症,如:胎儿窘迫、产程迟滞、胎位不正等;(2)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腹壁横切口,术前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在原有手术瘢痕上行横切口,将原瘢痕组织切除,然后切开患者皮下组织,给予腹直肌前鞘剪开处理,这样可分离腹直肌,剪开腹膜,充分暴露子宫。进入腹腔后,将子宫膀胱腹膜提起,于腹膜处行切口;先向上游离至反折处,便于最后切口缝合,然后沿着膀胱宫颈疏松组织表面,用手指将膀胱轻轻剥离5.0cm,该剥离方向为向下,再向两侧游离至子宫边缘,暴露子宫下段,探查子宫,切开子宫下段,将膀胱牵开。临产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壁越薄。因此,应用刀缓慢将其切开,直到充分暴露胎膜,吸净羊水,用组织剪向两侧延伸,也可用手指轻轻分开直到接触子宫下段边缘处,若认为切口开口不大,可剪开两端弧形处;操作人员将手伸入宫腔,将新生儿头部朝上,然后向上提头部,另外一手向下推压,待新生儿头部露出较多时即可顺利娩出。此外,胎儿取出时,应首先将其口内黏液清除,确保呼吸道畅通,随后缓慢牵引出新生儿身体,全部娩出后擦拭其口、鼻等部位,剪开脐带后包好;最后给予患者止血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腹壁纵切口,术前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在原有手术瘢痕上行纵切口,将原有瘢痕组织切除,其余步骤等同于实验组。切口缝合时,应借助可吸收美容线缝合,即两组患者均省去拆线步骤。
1.4 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盆腹腔粘连情况,标准:后鞘、大网膜、子宫、膀胱、腹膜、腹肌等组织之间的粘连在两个或以下的为轻度粘连,两个以上为重度粘连;(2)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包括: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新生儿娩出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盆腹腔粘连情况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不同程度手术切口期间均出现盆腹腔粘连症状,实验组患者粘连发生总率(45.0%)和对照组(15.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1数据。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盆腹腔粘连情况比对(n,%)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比对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新生儿娩出时间等临床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2数据。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比对(x±s)
3 讨论
剖宫产的实施为有效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损伤母婴生命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剖宫产发生率不可超过15.0%,以5.0%-10.0%最佳。然由于人们对分娩、妊娠等临床知识的欠缺,近年来剖宫产发生率持续上涨,并逐渐发展成为临床常见手术方式,间接导致二次剖宫产率逐渐增加[1]。目前,腹壁横切口手术由于疼痛度少、位置低、瘢痕小、不影响患者美观度等因素的存在,被广大患者所接收。然针对二次剖宫产患者来说,腹壁横切口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原因为:腹壁横切口对患者盆腔、腹腔损伤度大,且手术后粘连发生率高,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加大手术难度,甚至还会增加盆腔内部器官损伤度,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腹壁横切口手术组患者盆腔、腹腔粘连发生率(45.0%)和腹壁纵切口手术组(15.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说明:腹壁纵切口可从某种程度上减少盆腔、腹腔粘连,手术效果突出;且从表2相关数据可得知:腹壁纵切口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新生儿娩出时间、开腹时间等指标均少于腹壁横切口手术组患者,差异性鲜明(P<0.05),提示:腹壁纵切口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符合苏利[2]研究成就。
综上,给予二次剖宫产腹壁纵切口手术,效果突出,可缩短患者临床手术时间,减少粘连发生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此外,还应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确保每位产妇均充分掌握分娩方式对自身和新生儿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对于具备再次生育要求患者,还应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患者选择合适切口手术,减少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红.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734-1735.
[2]苏利.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162例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0,22(02):104-105.
[3]邹爱清.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二次剖宫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08):135-136.
杨智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