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应对思考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传染病防制,形势,应对措施
  • 发布时间:2015-08-21 15:52

  【摘要】学校为学生成长、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学校也是传染病多发地之一。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对于稳定教学秩序、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成长、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出发,指出了当前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传染病防制 形势 应对措施

  引言

  学校传染病发生不仅是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被当作公众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的不当直接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及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政府及相关部门均应高度重视,切实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学生的成长、生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1 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

  1.1 学校传染病现状不甚乐观

  学校传染病形势较为严峻,从近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学校传染病发病人数约占总发病人数的15.8%,学生发病率高,所占比例较大,学校是传染病易发多发地区。第二,学校传染病种类多样,传染病预测难度大。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为主。第三,传染病病情复杂多样,学生抗病能力弱极易在学校引起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第四,某些传染病所带来的后果严重。例如,近年来众多学校已发现多起食物中毒案例,并导致多名学生死亡。另外,乙肝患病也致使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1]。

  1.2 学校医疗保健服务设施不完善

  学校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患上传染病的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利于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学校均未设立专门的医务室,没有专职的医生和保健人员,学校一般是安排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老师兼职担任校内保健医生,一方面导致出现传染病病例在早发现、早报告环节不能做到及时报告和处理,另一方面也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治疗和隔离,使得疫情在校内造成蔓延和流行,极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医生对疫情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障碍。

  1.3 学校传染病监管工作不当,监管力度不严

  学校传染病监管工作的不当及监管力度的不严是学生发病率较高、学生发病比例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学校和相关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重点主要集中于学校水源安全及食品卫生上,而忽视了对传染病的监管。为应对“非典”和“禽流感”的袭击,学校及卫生监督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但措施持续时间较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极为有限,仅仅是为应付上级及政府人员的检查,缺少实质性预防措施的执行,传染病监管工作不当,监管力度不严。与此同时,传染病的监管工作没有得到学校及卫生监督机构的足够重视,监管人员监管能力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此外,师生缺少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常识,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

  1.4 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开展缺少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指挥,造成预防措施的实施不当,影响了传染病实际预防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管理条例》是我国在预防传染病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条例不明的情况,我国关于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法规理论性过强,处罚办法不细致,较难适用于具体的传染病防制工作之中,从而难以为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领导与借鉴。

  2 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学校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切实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设施,切实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是应对学校传染病严峻形势的前提,因此,学校要加大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学校医疗卫生条件,引进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为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2]。同时,学校要使用具备较高医疗素养的专职医生,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传染病方面的实践能力培训,增强其应对传染病突发的反应能力。另外,政府及有关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学校防制传染病工作的支持力度,给予资金、技术、人员、政策方面的帮助,加大对预防传染病工作的宣传,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学校预防传染病的意识,推动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切实开展。

  2.2 大力开展学校传染病监管工作,加大传染病监管力度

  开展学校传染病监管工作、加大传染病监管力度是传染病防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相关卫生监督部门应定时对学校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卫生不合格的学校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检查时应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查重点,如春秋季应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检查力度,夏季应侧重于肠道传染病的检查。与此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杜绝传染病隐患的存在,加大对学生日常卫生状况、学生接种疫苗情况、学生体检情况等的监管,建立健全传染病监管公示制度。此外,要广泛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将学校传染病监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传染病监管工作的透明性。

  2.3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举措,也是传染病防制工作得以进行的根本支撑。国家应加大预防传染病的立法工作,以此建立国家、社会、学校、卫生部门相协调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组织系统,增强法律法规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对违反卫生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校给予严惩。另外,学校应结合本校卫生实际发展状况及传染病发展历史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生体检、疫苗接种、卫生管理等活动的开展,增强师生预防传染病意识,规范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2]。

  3 结语

  当前,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医疗保健服务设施不完善、传染病监管工作不当、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应从建立健全学校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大力开展传染病监管工作以及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切实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大传染病监管力度、规范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使得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侯任务.试论中小学校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举措[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06-707.

  [2]徐赟,华伟.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23:17-18.

  钟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